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改变对胃食管反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否为胃食管反流(GER)加重的病因。方法对176例轻、中、重度COPD患者分三组进行肺功能、食管内24 h pH值、食管内、胃内压力和食管运动功能等检测。并研究其与COP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依COPD的严重程度,患者肺功能均逐步递减。(2)食管内24 h pH值,反流严重程度和COPD严重程度平行,总积分分别为(17.8±1.20)(、20.6±1.8)和(26.65±2.0)分(P<0.001)。(3)食管内和胃内测压,显示COPD三组的跨膈压分别为(11.25±1.37)(、13.65±2.52)和(16.72±1.87)mm Hg(P<0.001),与COPD的严重程度平行。(4)食管下扩约肌区(LES)的压力,依COPD严重程度直线下降,分别(19.67±3.5)(、10.72±1.5)和(4.54±2.5)mm Hg(P<0.001)。(5)食管的原发性蠕动的频率,依COPD的严重程度,逐步减少,传递速度也逐步下降。结论COPD患者的跨膈压增大、LES压力下降、食管运动功能障碍,均可导致GER。提示COPD可能是GER加重的病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支扩合并哮喘)此一特殊类型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①用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对临床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的102例患者进行测试,筛选出支扩合并哮喘的病例。②对单纯性支扩和支扩合并哮喘此两类患者的以往病史详细问卷。③对此两类型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④对支扩合并哮喘此一类型的病例进行分组试验性治疗。A组按抗支扩加抗哮喘治疗。B组按常规抗支扩治疗,均治疗2个月。结果①102例临床诊断支扩患者,其中98例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其中18例阳性(PD20FEV1<12.8μmol)4例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其中2例阳性(FEV1增加幅度>15%)。即102例临床诊断支扩患者,发现20例为支扩合并哮喘。另外82例为单纯性支扩。②支扩合并哮喘以往病史的特点是个人过敏病史和家族过敏史的频率很高,分别为120%和110%。而单纯性支扩的发生频率很低,仅为7.3%和3.6%。③支扩合并哮喘的临床特点是发病呈季节性加重(20例);常有上呼吸道过敏症状;痰液多为黏液脓性;除固定部位湿性音外,全部病例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喘鸣音。④支扩合并哮喘类型的分组试验性治疗,用抗支扩+抗哮喘药物治疗的10例,疗效显著,基本属完全治愈,而单独用抗支扩药物的10例,大部分遗留下症状和体征。结论支扩合并哮喘是一个特殊类型,可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和以往病史追询、临床特点观察,而与单纯性支扩相鉴别,其治疗方法也和单纯性支扩不同。对支扩合并哮喘应当应用抗支扩+抗哮喘的治疗方案。在抗哮喘方面应用表面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效确实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阿德福韦酯联合香菇多糖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乙肝患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义珊  高宏玲  陈惜贤  刘素月 《河北医学》2009,15(12):1449-1452
目的:为了解阿德福韦酯联合香菇多糖对拉米夫定耐药的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对拉米夫治疗产生耐药的乙肝患者被采用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用阿德福韦酯10mg/d和香菇多糖30mg/tid。对照组34例,只单独给阿德福韦酯10mg/d。两组均治疗24个月,分别于治疗第3月、第6月、第9月、第12月、第18月和第24月,观察血清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V-DNA和HBeAg的变化,以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改变。治疗后随访6个月,再复查上述乙肝病毒复制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第24月HBV-DNA的阴转率分别为82.6%和82.35%(P〉0.05)。两者无统计学明显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24个月的HBeAg转换率分别为31.08%和8.82%(P〈0.01),有非常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的第24个月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分别为100%和85.92%(P〈0.01),有非常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有效,用阿德福韦酯联合香菇多糖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优喘平组30例,舒弗镁组30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发现优喘平组有效率达93.33%。舒弗镁组有效率66.66%,两组有明显差异,ρ〈0.05,且优喘平组症状改善后稳定持续时间久,舒弗镁组症状改善后短期易于复发,说明优喘平组临床疗效优于舒弗镁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及评价马来酸曲美布丁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IBS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分组治疗。观察组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和马来酸曲布丁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独用马来酸曲美布丁口服。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观察统计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消化道主要症状和神经症状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5.5%和93.5%;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4.2%和28.5%,组间比较P<0.001。两组IBS患者症状的总有效率的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马来酸曲美布丁治疗1BS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独应用马来酸曲美布丁。提示在IBS的发病机制中,心理精神因素起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支扩合并哮喘)此一特殊类型的存在以及该型的临床特点。方法(1)用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对临床确诊的84例支扩患者进行测试,筛选出支扩合并哮喘病例和单纯性支扩病例。(2)对此两类型患者的以往病史详细问卷。(3)对此两类型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4)对支扩合并哮喘类型进行分组用不同方案进行试验性治疗。结果(1)81例支扩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其16例阳性,(PDFEV1<12.8μmoL)。3例支扩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其中2例阳性(FEV1增加幅度>15%)。此18例确诊为支扩合并哮喘。另外66例阴性反应者属单纯性支扩。(2)支扩合并哮喘以往病史的特点是个人过敏病史及家族过敏病史的频率很高,分别为106%和111%。而单纯性支扩的频率很低,仅为9%和6%。(3)支扩合并哮喘的临床表现为发病呈季节性加重;常有上呼吸道过敏症状;痰液多为粘液脓性;除固定部位湿性音外,全部病例有散在性或弥漫性的喘鸣音。(4)支扩合并哮喘类型的分组试验性治疗,用抗支扩+抗哮喘药物的9例,疗效显著,基本完全治愈;而仅单独用抗支扩药物的9例,大部分遗留下症状和体征。结论支扩合并哮喘是一个特殊类型,可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测试、以往病史追询、临床特点观察等和单纯性支扩相鉴别。其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剂量布地奈德粉吸入剂(商品名:普米克都保)长期吸入治疗轻度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52例轻度哮喘患者分为3组。吸入糖皮质激素组(A组)22例:每晚吸入布地奈德粉吸入剂200μg。口服糖皮质激素组(B组)15例:在哮喘发作期给予泼尼松5mg每天1次口服,茶碱控释片(商品名:舒弗美)02g每天2次口服;沙丁胺醇(商品名:喘乐宁)气雾剂2揿(每揿100μg)每天3次吸入。非糖皮质激素组(C组)15例:发作期只给茶碱控释片02g每天2次口服,沙丁胺醇气雾剂2揿每天3次吸入。全部病例连续治疗3年,停药后随访1年。在此4年间,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气道阻力(Raw)、气道传导率(Gaw)、气道高反应性(BHR)、临床疗效、血浆皮质醇浓度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后的反应等。结果 (1)治疗前A、B、C3组绝大多数病例的BHR均在3~4级,分别为91%(20/22)、100%(15/15)、93%(14/15)。治疗后A组18例(82%)转为1~2级;B组13例(87%)仍为3~4级;C组15例(100%)病例为3~5级。A、B、C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A、B、C3组Raw治疗前分别为(623±103)%、(605±90)%、(638±108)%,治疗后分别为(158±24)%、(340±61)%、(420±8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影响情况。方法分析两院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0例临床资料,实施心理护理将患者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60例和心理护理组60例。结果心理护理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心理状态,改善睡眠,有利于临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应用表面激素吸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简称支扩合并哮喘)患者48例,随机分为吸入激素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24例。吸入激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二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气雾剂治疗,每天1 000μg,连续治疗3个月;常规治疗组仅使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临床症状、每月发作频率、痰液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影像学改变、肺功能(FEV1)、气道阻力(Raw)、气道传导率(Gaw)、气道高反应性(BHR)的变化。结果吸入激素组临床症状好转,发作频率下降,肺部感染控制良好,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比较,吸入激素组症状评分由12.75分下降为3.58分,常规治疗组由13.03分下降为12.61分(P<0.001)。吸入激素组发作频率由每月9例次降低为1例次,常规治疗组由每月8例次降低为7例次(P<0.001)。吸入激素组嗜酸粒细胞由治疗前(8.72±1.25)%降至治疗后(3.45±2.25)%(P<0.001),常规治疗组嗜酸粒细胞由(7.18±1.67)%降至(7.02±0.85)%(P>0.05)。吸入激素组治疗后胸部X线检查未见新渗出病灶,常规治疗组有10例出现新的小片状阴影。吸入激素组治疗前24例BHR均为3~5级,治疗后12例转为1~2级;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24例均为3~5级(P<0.001)。吸入激素组治疗前、后Raw分别为(523±95)%和(176±25)%,常规治疗组分别为(534±90)%和(516±81)%(P<0.001)。吸入激素组治疗前、后Gaw分别为(22.5±4.5)%和(89.0±14.5)%,常规治疗组分别为(24.7±4.8)%和(31.0±6.2)%(P<0.001)。吸入激素组治疗前、后FEV1分别为(2.12±0.39)%和(2.86±0.32)%(P<0.001),常规治疗组分别为(2.25±0.36)%和(2.31±0.38)%(P>0.05)。结论支扩合并哮喘患者在常规对症和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表面激素吸入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少感染的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和牙周病的关系以及牙周治疗和降糖治疗对两种疾病的影响。方法①选择健康人群(20名)、单纯性2型糖尿病患者(20名)和2型糖尿病合并重度牙周病患者(40名),检测其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水平;②对2型糖尿病合并重度牙周病患者进行分组试验性治疗:A组为牙周基础治疗+常规降糖治疗组,B组为强化降血糖组。各治疗观察3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①2型糖尿病合并重度牙周病的血清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都明显高于单纯性2型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而单纯性2型糖尿病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②牙周病基础+常规降糖治疗组治疗后牙周袋深度及龈沟出血指数均明显减少(P<0.001,P<0.01),C反应蛋白也明显降低(P<0.001)。同时糖化血红蛋白随之降低(P<0.001)。结论 2糖尿病与牙周病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牙周病基础+常规降糖治疗可有效地改善牙周健康和控制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