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眼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肾通痹汤结合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肌张力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脑瘫患儿(肝肾亏虚症)100例,根据Excel随机表格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功能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肾通痹汤结合针刺治疗,共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AS评分、CSI指数评分、脑血流灌注指标、关节活动度和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SI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VP较对照组升高,RI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内收肌角、腘窝角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足背屈角活动度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80.00%(40/50)(P<0.05)。结论益肾通痹汤结合针刺可降低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改善患儿的痉挛状态,增加脑组织血流循环,提高关节活动度,提高整体治疗效果,该治疗模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式的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张力线法)治疗人工晶状体(IOL)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的临床疗效并和传统的十字切开法进行对比。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14 年12月至2015 年12 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因单纯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后伴发PCO需要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的患者57 例(60 眼),按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张力线法组和十字切开法组,每组各30眼。在术后第1天、1周和1个月复查。记录激光单次最小切开能量、点数、总能量、 手术时间以及患眼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球镜度、柱镜度、等效球镜度(SE)、眼压(IOP)以及是否有眼前黑影症状。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等进行分析。结果:十字切开法组和张力线法组术后UCVA(LogMAR)( F =82.23、67.60,P < 0.001)、BCVA(LogMAR)( F =40.08、34.78,P < 0.001)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张力线法组的激光单次最小切开能量、点数、总能量、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十字切开法组(t =3.55、5.79、6.19、8.26,P < 0.01)。张力线法组术后IOP较术前降低(F =3.48,P =0.031),十字切开法组术后IOP无明显改变(P > 0.05),2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张力线法组和十字切开法组在术后出现黑影症状眼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柱镜度较术前均明显降低(F =9.54、 4.78,P < 0.05),2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组术后球镜度、SE较术前均无明显改变,2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的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法(张力线法)治疗IOL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安全有效。该方法相比传统的十字切开法所使用的激光能量小,手术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自1994年5月以来,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患者,效果显著,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患者107例209只眼,其中门诊患者83例161只眼,住院患者24例48只眼;男68例(双眼64例、单眼4例,共132只眼),女39例(双眼38例,单眼1例,共77只眼);年龄最小4岁,最大57岁,15岁以下39例,占36.45%;16岁~35岁47例;占43.93%;36岁~57岁21例,占19.63%。单眼发病者5例,余均双眼发病。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27天,平均8.5天。107例随机分为2组,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的观察组56例(双眼53例,单眼…  相似文献   
4.
介绍近10年耳针、腹针、头针、手针等多种微针系统疗法在颈椎病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概况,发现该疗法在颈椎病治疗上的独特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微针系统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诊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结果,将其分为A(细菌感染)、B(病毒感染)C(其他感染)三组,对3组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患儿的WBC、CRP水平均显著高于B、C两组,P<0.05;A组患儿治疗后的WBC、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WBC+CRP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RP、WBC(P<0.05)。结论:对于不同病原体感染,C反应蛋白的反应程度具有较大差异,其中C反应蛋白在细菌感染中的水平最高,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次之,血常规检测配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9月龄,因“发现右眼瞳仁发白1个月”于 2019年1月28日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患儿足月单胎顺产,出生体质量3 050 g,无吸氧史,无家族遗传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患儿眼科检查:双眼视力检查不配合,可追踪光源,手持眼压计(AccuPen)测量眼压:OD 为14 mmHg(1 mmHg=0.133 kPa);OS为12 mmHg。右眼角膜透明,直径较对侧眼偏小(横径/垂直径OD为9.8/9.1 mm, OS为10.8/10.3 mm),瞳孔对光反射存。小儿眼底广域成像系统(Retcam 3,美国科瑞医疗公司)检查示:晶状体后囊膜下局限性混浊,全晶状体后表面见灰白色膜状组织,膜组织内见血管呈放射状,眼底隐约可见视盘(见图1)。左眼无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右眼晶状体内可见中等回声团(见图2),双眼玻璃体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右眼轴稍短(右眼为17.6 mm,左眼为18.5mm)。临床诊断:右眼永存胚胎血管(前部型),右眼并发性白内障。限期行右眼经角巩膜缘入路的晶状体切除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术中检查玻璃体和视网膜未见异常,诊断明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0例母乳喂养儿与人工喂养儿的随访调查对比分析,动态观察婴儿的身高和体重的增长情况,及常见病的患病情况。直观的阐明了母乳喂养的优点。资料显示人工喂养儿患病次数较母乳喂养儿明显增高,身高与体重出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9.
This paper is a summary of clinical studies on auricular acupoint penetration needling along the skin for treatment of pain and dysfunction in recent 10 years.Auricular acupoint penetration needling along the skin was used to observe rapid analgesic effects and clinical efficacy on cervical spondylopathy,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pain in waist and lower extremities,migraine,and other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and stroke sequels,soft tissue injury,and so on.Self-control method was used in the studies at the first stage,and clinically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methodwas used for systematic comparison with other therapies at the second stage.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uricular acupoint penetration needling along the skin had obviously clinical effects on cervical spondylopathy,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pain in waist and lower extremities,migraine,soft tissue injuries and stroke sequels,with a better rapid analgesic effect as compared with ear perpendicular needling method.  相似文献   
10.
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多种痛证及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耳针沿皮透穴刺法的快速镇痛及躯体功能障碍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分别观察其对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偏头痛等多种外周神经痛,以及脑卒中后遗症、软组织损伤等病症的快速镇痛效应及临床疗效;前期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后期系统进行本刺法与其他疗法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耳针沿皮透穴刺法时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偏头痛、软组织损伤及脑卒中后遗症等病症均具有显著临床疗效,与耳针直刺法比较,本刺法的快速镇痛效应更佳.结论:耳针沿皮透穴刺法对多种外周神经痛及脑卒中后遗症等疼痛伴见功能障碍的病症具有显著疗效,且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