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与探讨ABCD2评分与ESSEN评分预测TIA发生脑梗死的准确性. 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共40例,分别采用ABCD2评分与ESSEN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对比2组患者在7天、90天以及180天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 结果:40例患者中,采用ABCD2评分的7天阳性预测值、90天预测值以及180天预测值分别为30.0%、25.0%、25.0%,而采用ESSEN评分的7天阳性预测值、90天预测值以及180天预测值分别为:45.0%、45. 0%、60.0%. 结论:采用ESSEN评分法对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几率进行预测,其准确性明显高于ABCD2评分法患者,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加味左归丸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疗效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6.97%(32/33)高于对照组78.79%(2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骨密度,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马小晴  郎丰龙  赵爽  张强 《中医药导报》2021,27(11):30-34,4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7)、血塞通组(n=17)、补阳还五汤组(n=17)、联合组(n=18),另设假手术组(n=17)和空白组(n=17).各组大鼠给予相应干预.比较各组大鼠1、3、7d神经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检测脑组织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3a(Wnt3a)、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ax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血塞通组、补阳还五汤组和联合组大鼠1、3、7d神经缺损评分、大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脑组织GSK-3β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脑组织Wnt3a、β-catenin、CyclinD1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Bcl-2/Bax均升高(P<0.05);联合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血塞通组和补阳还五汤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激活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郎丰龙 《当代医学》2021,27(1):162-163
目的分析血压变异性(BPV)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2例,根据患者认知功能的不同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n=55)和对照组(n=47),对所有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PV、MMSE评分、MoCA评分,并对BPV与MMSE评分、MoCA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24 h SBP、24 h DBP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知障碍组患者24 h SSD、24 h DSD、24 h SCV、24 h DCV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障碍组MMSE评分、MoC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PV指标与MMSE评分、MoCA评分均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BPV与自身认知功能呈明显负相关性,临床治疗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血压的控制,降低患者BPV指标,减少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联合机械支架介入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神经科收治的8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采用rt-PA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机械支架介入取栓联合rt-PA溶栓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TICI血流0~1级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CRP水平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ADL评分明显上升,研究组变化更明显(P<0.05)。两组血管再闭塞、消化道出血、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泌尿系统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溶栓联合机械支架介入取栓能够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