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关系及其在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 对87例慢性乙型肝炎行血清HBV标志物、HBVDNA和前S1抗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20例HBsAg阳性孕妇外周血及新生儿脐血前S1抗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87例HBsAg与HBVDNA同时阳性病人的血清中,前S1抗原阳性检测率为78.2%,HBeAg阳性检测率为50.6%。13例前S1抗原阳性产妇的新生儿中,前S1抗原阳性检测率为84.6%。结论 前S1抗原表达主要在HBVDNA复制期,可以作为HBeAg阴性病人的补充检测;前S1抗原阳性孕妇的乙型肝炎病毒可垂直感染婴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流行率及耐药情况。方法:按照NCCLS药敏试验标准确证产ESBLs菌株,用12种抗生素对产ESBLs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77株革蓝氏阴性细菌中,共鉴定产ESBLs菌94株,总检出率为24.93%:其中克雷伯菌的检出率34.78%,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29.70%。产ESBLs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呋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全部耐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均为95.74%,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9.52%。结论:产ESBLs菌株有较高的流行率,并存在多重耐药,亚胺培南应作为产ESBLs菌株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1 病例资料【例 1】 女 ,38岁。因乏力、四肢酸软半个月 ,外院测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 (AL T) 6 42 U/ L,血清胆红素 (SB) <18μmol/ L,门诊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入院。查体 :皮肤、巩膜无黄染 ,心肺无异常 ,肝肋下 1cm,质软 ,脾未触及。膝反射存在 ,四肢肌力 ~ 级 ,病理反射未引出。经西利丙胺、垂盆草冲剂等综合治疗 ,患者乏力无改善 ,四肢肌无力加重 ,站立不稳 ,上下楼梯困难 ,肌力逐渐减退至上肢 级 ,下肢 ~ 级 ,伴轻度痛、触觉障碍。入院 2周下肢小腿部出现片状紫黑色斑伴肌痛。血生化检测示多种酶值升高 ,其中肌酸磷酸激酶 (CP…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s技术经股动脉插入myashinas导管至脾动脉主干进入脾门部,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部分栓塞。结果15例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均回升,随访3个月仍在正常范围。门静脉,脾静脉回缩,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上升,血氨下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栓塞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寻求对亚急性重症肝炎的有效治疗,对近年来本科收治的亚重肝50例作了临床特征及分类治疗的研究,结果表明:(1)≥40岁的高龄组病死率显著较高;(2)临床5项主要指标如发热、渗出性腹水、凝血酶原时间>32s、CIC阴性及外周白细胞计数≥10×10~9/L者,预后显著不良;(3)死亡组中MOSF占71.9%;(4)分组治疗表明BCAA有显著的肝性昏迷复苏作用,但无提高存活力之效,6例使用了胎肝细胞移植治疗存活4例(66.7%),其机理虽未明了,但无不良副作用,为有希望的一种治疗手段。讨论强调进一步研究亚重肝发病机理及抗病毒治疗。早期确诊、积极外源性人体白蛋白及血制品供给,消除腹水于萌芽,为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急性细菌性痢疾23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因之一,为探讨近二年本地区痢疾杆菌菌群的变迁、耐药情况及临床特征,现将我院肠道门诊自1997年1月~1998年12月间从急性腹泻患者大便中培养出痢疾杆菌239例,其中94例药敏试验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39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是从同期20427例急性腹泻病人中检出的,1997年检出116例,1998年检出123例,总检出率为1.17%。所有病例均为散发病例,年龄1~80岁。儿童59例(24.7%),成人180例(75.3%);男性118例(53.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HBsAg前S1蛋白,评价其在病毒感染、复制、传染及对肝细胞损伤等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血清标志物(HBV-M),将298例HBsAg感染患者分为4组,即HBsAg(+)组(A组),HBsAg(+)-HBeAg(+)-HBcAg(+)组(B组),HBsAg(+)-HBcAb(+)-HBeAb(+)组(C组...  相似文献   
8.
1990~1994年上海市普陀区居民癌症发病率研究匡晓芳,郁启生,杨莉均,徐吟婷,仇嘉玲我们将1990~1994年我区居民癌症发病情况作了统计处理,现报道之。资料来源与处理恶性肿瘤发病资料来源于本区肿瘤防治办公室,它根据本区市内郊各区有关本区居民癌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麻疹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科2003年3月20日至2003年5月18日收治的20例确诊的成人麻疹的临床特点。结果:成人麻疹并不少见,出疹时间长短不一,60%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他血清酶包括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胺酸转肽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升高比例分别为85%,25%,50%,30%,60%和50%。结论:成人麻疹常见,临床表现不典型,肝功能损害及多种血清酶的升高是较突出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