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信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新生面众恐惧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中国大学生面众恐惧调查量表》(2011修订版)、《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总体自信问卷大学生版对贵州省1 072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非独生子女的大学新生面众恐惧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新生,成绩水平较差和中等水平大学新生的面众恐惧显著高于成绩较好的大学新生;大学新生的面众恐惧、自信和父母教养方式三者间两两显著相关;自信在父母关怀与面众恐惧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而自信在父母控制与面众恐惧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自信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新生面众恐惧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班级环境与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关系及影响.方法 采用《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和《我的班级》调查问卷对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在不同类型班级环境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班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秩序和纪律、竞争4个方面与学业疏离、低成就感、学习倦怠均呈负相关,学习负担与身心耗竭、学习倦怠呈正相关;学习负担能有效正向预测身心耗竭、学业疏离和学习倦怠,同学关系和竞争均能有效负向预测学业疏离、低成就感和学习倦怠,秩序和纪律能有效负向预测身心耗竭,师生关系能有效负向预测低成就感,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中学生知觉的班级环境是影响其学习倦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4.
了解贵州省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现状,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取样方法,以中国大学生面众恐惧调查量表(2011修订版)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为工具,对贵州省4所省直院校的1 066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父母学习关心程度高的大学新生的面众恐惧程度低于父母对学习关心程度低的大学新生(P值均<0.01);父母是积极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程度均低于消极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大学新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父母的情感温暖与面众恐惧各方面均存在负相关,而父母的过度保护、拒绝维度与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的各个方面均存在正相关(P值均<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的情感温暖能负向预测大学新生的面众恐惧,而父母的过度保护能正向预测大学新生的面众恐惧(P值均<0.01).结论 家庭中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邹维兴  谢玲平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1):1716-1719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以往研究表明,留守经历对大学生的依恋、幸福感、主观社会支持、心理韧性、父亲情感温暖、亲子关系产生负面影响[1-4].刘成斌等[5]认为,农村大学生的留守经历导致较低的亲子关系质量和家庭归属感,从而易产生较高的心理健康危机,同时有留守经历可能与大学生个体出现的心理病理症状和较高自杀风险相关[6].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问题阳性率较高[7].李晓敏等[8]调查显示,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URLB)抑郁、焦虑水平较高,自尊水平较低,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越少,产生负性情绪就越多,人际关系越不和谐.  相似文献   
6.
谢玲平  邹维兴  张翔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0):1458-1461
探讨留守初中生自我效能与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中介效应,为研究留守初中生社会适应问题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SAS-SSS),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湖南省3所乡村中学共641名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结果 留守初中生自我效能感以及应对方式的问题解决、求助、退缩、发泄、幻想与社会适应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均存在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503,0.602,0.299,0.488,0.126,-0.102,P值均<0.01),且自我效能感、问题解决、求助、退缩均能正向预测社会适应(P值均<0.01).留守初中生的问题解决和求助在自我效能感与社会适应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6.0%和7.1%.结论 留守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问题解决和求助是影响社会适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探讨孤独感、焦虑、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羞怯的影响,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ASLEC)、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孤独感量表(University of Califoria at Los Angels Londiness Scale,UCLA)、大学生羞怯量表,对整群抽取的贵州省3所大学60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多元逐步回归和Bootstrap法检验焦虑和孤独感在生活事件对羞怯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结果 女生在羞怯总分及自责、拒绝恐惧上得分均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2.667,-3.073,-2.752,P值均<0.01);非独生子女的羞怯总分及自责、拒绝恐惧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t值分别为-2.145,-2.432,-1.970,P值均<0.05).羞怯、生活事件、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孤独感5个变量两两之间存在正相关(r值均>0.313,P值均<0.01).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孤独感在生活事件与羞怯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生活事件发生得越多应激越强,越容易产生焦虑与孤独情绪,从而导致较高的羞怯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手机成瘾倾向和安全感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为从手机成瘾倾向和安全感的角度来改善睡眠质量提出理论支撑。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贵州省某高校的217名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及安全感量表(SQ)。结果不同专业、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家庭氛围及使用不同类型手机大学生的PSQI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文史法哲专业和艺术体育专业学生的PSQI得分高于理工农医专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其PSQI得分高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家庭氛围一般和比较紧张的学生其PSQI得分高于家庭氛围比较融洽的学生;使用安卓系统手机和苹果系统手机的学生其PSQI得分高于使用非智能手机的学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指数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正相关(P0.05),与安全感呈负相关(P0.05),且其手机成瘾倾向与安全感呈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机成瘾倾向对睡眠质量指数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对安全感有负向预测作用(P0.05),且手机成瘾倾向与安全感均能预测睡眠质量指数(P0.05),安全感在手机成瘾倾向与睡眠质量指数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不高,尤其是艺术体育专业学生和家庭氛围比较紧张的学生。若想提高睡眠质量,大学生需减轻对手机的依赖,同时增强自身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精准扶贫家庭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青少年主观社会地位量表和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对450名精准扶贫家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可能有抑郁症状的占17.4%,有抑郁症状的占57.3%;(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主观社会经济地位有正向预测作用(B = 0.19,P<0.001),对抑郁症状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B = 0.04,P>0.05),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抑郁症状有负向预测作用(B = - 0.28,P<0.001);(3)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抑郁症状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 05(95%CI:- 0.09~- 0.02)。结论 精准扶贫家庭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较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主要通过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影响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留守青少年领悟社会支持和自尊在疏离感和心理韧性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对贵州省的1095名留守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疏离感与领悟社会支持、自尊、心理韧性的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r=-0.27~-0.46,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自尊、心理韧性的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r=0.29~0.43,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