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 总结和分析徐闻县消除丝虫病的经验、措施和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徐闻县丝虫病的流行分布情况、丝虫病防治试点研究和控制丝虫病的策略和措施及其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1970年徐闻县有94.44%(17/18)的乡镇流行班氏丝虫病,人群微丝蚴率为4.06%(878/216440),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海群生不同治疗方案治疗丝虫病的疗效,人群微丝蚴率与蚊媒自然感染率的关系及反复查治防治丝虫病的效果等丝虫病防治试点研究,确立了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策略,采取了反复查治结合重点人群服药的措施。至1986年省级基本消除丝虫病达标考核,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下降为0.24%。随后采取分层整群监测方法进行监测,1988~1992年病原学监测10个乡镇44个村,微丝蚴率为0.019%;1994年后,病原和蚊媒监测均未发现人体丝虫感染。2000年8月经省审评组审评,达到卫生部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 在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试点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策略和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分层整群的监测方法对消除丝虫病都是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和分析徐闻县消除丝虫病的经验、措施和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徐闻县丝虫病的流行分布情况、丝虫病防治试点研究和控制丝虫病的策略和措施及其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1970年徐闻县有94.44%(17/18)的乡镇流行班氏丝虫病,人群微丝蚴率为4.06%(8785/216440),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海群生不同治疗方案治疗丝虫病的疗效,人群微丝蚴率与蚊媒自然感染率的关系及反复查治防治丝虫病的效果等丝虫病防治试点研究,确立了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策略,采取了反复查治结合重点人群服药的措施。至1986年省级基本消除丝虫病达标考核,人群平均微丝蚴率下降为0.24%。随后采取分层整群监测方法进行监测,1988~1992年病原学监测10个乡镇44个村,微丝蚴率为O.019%;1994年后,病原和蚊媒监测均未发现人体丝虫感染。2000年8月经省审评组审评,达到卫生部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 在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试点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策略和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分层整群的监测方法对消除丝虫病都是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徐闻县2002年疟疾基线调查结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徐闻县目前疟疾防治工作状况,为今后制定疟疾防治规划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徐闻县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3个乡镇9个管区作为调查点、采用工作人员逐户上门问卷调查;对医疗机构和私人诊所抽查处方和血检登记;学生疟防知识问卷调查等。结果:共调查121543人,发现2002年有疟史22人(其中恶性疟5人),发病率为1.81/万;三个镇同期报告疟疾疫情为0,漏报率为100%。三个镇共问卷中小学生928人,其中知晓疟防知识67人,知晓率7.22%;村民走访4540人,其中知晓疟防知识231人,知晓率5.13%。结论:徐闻县各镇普遍存在疟疾疫情漏报,村民和学生疟防知识贫乏,自我保护意识差,各卫生院缺乏镜检器材和检验员镜检技术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1.2 cm×3.0 cm)透明胶纸定量采样法,对徐闻县2 475名中、小学生进行蠕形螨感染调查。 结果 蠕形螨总感染率为28.20%(698/2475);高中、初中、小学学生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x2=8.46,P<0.05),高中生感染率显著高于小学生(x2=7.98,P<0.005),男生感染率高于女生(x2=3.98,0.0250.05);鼻唇沟和颊部为主要感染部位,其次为鼻尖部、颜部、额部;中、小学生以轻度蠕形螨感染多见;有酒渣鼻、面部痒感、痤疮、脂溢性皮炎等面部症状者的蠕形螨感染率显著高于无症状者(x2=524.31,P<0.005)。 结论 中、小学生蠕形螨感染较为严重,积极开展学生蠕形螨查治和健康教育是今后学校卫生必不可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徐闻县疟疾流行态势,为今后制定疟疾防治规划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常规流行病学统计方法对徐闻县1990~2002年疟疾疫情、个案调查及历史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2年徐闻县疟疾年均发病率为10.6l/10万(841/7920 726),1997年后发病率明显大幅度下降,均控制在0.5/10万以内。1990~1992年出现局部爆发流行,活动性疫点多达26个,疫点都是民工较多的村庄和外来民工较多的工地。疟疾病例有明显的区域性、职业性;以青壮年男性发病为主,全年均有发病,但有明显高峰期。疟疾以间日疟为主占98.57%(829/841),输入恶性疟3例,未分型9例,输入病例以海南为主。微小按蚊密度低但依然存在。疟疾普遍存在漏报现象。结论:徐闻县疟疾流行态势依然严峻,必须做好重点地区民工的疟史调查、治疗及个人防护工作,加强流行季节对疑似疟原虫检查,并通过培训、宣传等手段提高疟疾控制能力和增强群众疟防意识,同时要尽快建立“早期诊断、迅速治疗和减少人蚊接触”的疟防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