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高频电泪道成形并环形泪道引流管置入联合针药治疗上泪道阻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科2013-07/2016-06就诊的上泪道阻塞性病变患者共86例102眼,其中男26例28眼,女60例74眼。采用高频电上泪道浚通成形并环形硅胶引流管置入,结合中医针灸加口服自制中药治疗30d,术后跟踪随访6mo,观察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选取102眼共治愈86眼(84.3%),好转12眼(11.8%),无效4眼(3.9%),总有效率为96.1%。术中并发症情况:(1)眶内出血:2眼术中出现眶内出血,考虑系筛前神经阻滞麻醉时可能损伤筛前血管所致,经按压后出血停止,停止手术,5d后顺利完成手术。(2)泪小管豁裂,共3眼,系手术操作不慎、患者配合不佳所致,虽手术顺利完成,但术后泪小管豁裂。(3)行置管困难3眼,均形成医源性假道,建议去上级医院在内窥镜指导下完成浚通置管术。术后并发症情况:(1)泪小点豁裂 3眼(2.9%),因无泪溢,故未予以处理。(2)人工泪小管脱落、部分脱出5眼(4.9%),从鼻腔拉出后鼻前庭固定,完全脱出4眼(3.9%),1眼重新置管,3眼因置管已达3mo,无明显溢泪等症状,未予处理。(3)内眦部刺激症状11眼(10.8%),因轻微,对症处理后无特殊情况。(4)泪小管肉芽组织增生2眼(2.0%),1眼位于泪小点周围,剪除增生组织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水点眼后消失,1眼位于泪小管内,拔出环形管后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或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滴眼后未继续增生,但泪道冲洗不通,归为失败。

结论:高频电泪道成形并环形泪道引流管置入联合针药治疗上泪道阻塞性病变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与了解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人群盲与低视力的患病率及致病原因。方法:应用横断面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村(社区)为基础,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原则抽取6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作为调查地点。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盲与低视力标准,对全区按0.719%抽样比例抽取样本进行盲与低视力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检录3235例中,受检人数为2801例,受检率为86.58%,双眼盲21例,盲率为0.75%(男0.59%,女0.91%);双眼低视力125例,低视力患病率为4.46%(男3.73%,女5.16%),≥60岁以上盲与低视力患者的患病率明显增高。致盲病因前三位的眼病依次为白内障(47.62%)、角膜病(14.29%)、青光眼(14.29%)。结论:崆峒区人群中盲和低视力的眼病以白内障居首位,因此手术治疗白内障仍是今后防盲治盲工作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探索一种操作安全、经济实用、便于基层医院推广的治疗鼻泪管炎性阻塞的方法。方法:选取2003-2007年在平凉中医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鼻泪管炎性阻塞患者630例(662只眼),均采用“新型鼻泪管逆行插管术”治疗。结果:术后即刻治愈602只眼,占91%;显效48只眼,占7%;无效12只眼,占2%。结论:本手术方法与其他手术方法相比(如鼻腔泪囊吻合术),经济、简便、可重复、患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疗效肯定,不妨碍之后采用的其他治疗方法。建议作为治疗鼻泪管炎性阻塞的首选方法,广泛应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