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CT引导下臭氧注射腰椎间盘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CT或MRI证实,保守治疗3月以上无效。手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局麻,CT导向下用18 G穿刺针穿刺病变椎间盘并注射浓度为50μg/ml的臭氧气体20 ml,必要时在退针至椎间孔附近时,向椎旁组织内注入臭氧10 ml。依据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评价治疗效果。分析患者年龄、病程、突出程度、是否累及多个椎间盘等相关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136例患者随访3~24月,显效56例(41.2%),有效69例(50.7%),无效11例(8%),总有效率近92%。术后无1例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臭氧注射腰椎间盘溶解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2.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60岁以下发病率为3%,60岁以上发病率可高达20%[1,2]. 利用影像学检查手段了解狭窄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对于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一直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检查方法,且费用高,检查过程较长.MSCT以其亚秒级的扫描速度、更薄的层厚和更多的图像后处理技术方法, 使得MSCT血管成像(MSCTA)在显示周围血管病变方面有独特的优势.通过CTA与DSA的比较,本文旨在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外鼻位于面部中央,由骨、软骨和结缔组织构成。鼻骨在鼻的根部,是颅骨的延续突起,鼻骨的上部又厚又窄,而下部又宽又薄,呈片状,又比较突起,所以很容易发生骨折,并形成畸形。文献报道鼻区骨折占外伤后面部骨折的59.3%。由于该区结构复杂且个体差异较大,以及外伤患者常牵涉法律纠纷,故影像检查十分重要。本文对高分辨力CT和X线在鼻骨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支架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有10%~20%的患者可能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一直以来,冠状动脉造影(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CAG)被认为是用于支架植入术后评价的金标准,但存在有创、患者不适、费用较高及一定的并发症等缺点.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钼靶的X线表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钼靶X线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50例乳腺癌钼靶的X线表现。结果浸润性导管癌31例,导管原位癌9例,粘液腺癌4例,髓样癌2例,其他类型癌4例。X线表现为肿块38例,微钙化22例,肿块伴钙化16例,结构扭曲5例,局灶性致密影3例。结论微钙化是导管原位癌最常见的X线征象,结构扭曲和局灶性致密影是乳腺癌容易忽略的X线表现,使用点压技术是提高X线诊断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CT定位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111例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介入组)及同等数量单纯药物治疗患者(保疗组),进行疗效观察及回顾性对比分析,旨在探讨CT定位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CT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7例甲状腺肿瘤术前CT扫描或部分病例行强化扫描。分析影像所见,CT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7例甲状腺肿瘤中甲状腺癌25例,甲状腺腺瘤2例(其中1例细胞增生活跃)。结论CT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术前定性诊断有较大的价值,CT清晰显示肿瘤向周围结构侵犯和局部淋巴结转移情况,这对手术方案选择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脑动脉瘤破裂的MR诊断(附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成像对脑动脉瘤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明确诊断的动脉瘤破裂MR检查资料。结果:常规MR对显示瘤体有限(15%),但结合出血分布特点及血管情况可提示诊断;MRA对显示破裂动脉瘤有较高特征性(90%)。特征性表现为:①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有棘状突起。②信号不均,流空减弱。③血管痉挛。结论:MR对诊断动脉瘤破裂有一定特征性,可作为动脉瘤破裂诊断筛选,且与DSA互补。  相似文献   
9.
垂体微腺瘤的MR成像(附2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MR尤其是增强扫描技术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已明确诊断的 2 5例垂体微腺瘤MR增强前、后扫描资料。结果 :增强前 11例显示垂体内低信号或略低信号 (4 4 % ) ,等信号 14 (5 6% )。增强扫描后低信号显示率 88%。标准剂量增强 12例中由增强前显示 7例 (5 8% )低信号上升到 11例 (91% ) ,半剂量法增强 8例均显示垂体内低信号 (10 0 % ) ,非动态增强 5例中 ,3例显示低信号。结论 :MRI对诊断垂体微腺瘤有较高特异性及敏感性 ,动态增强扫描 ,尤其是半剂量法增强应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0.
64层螺旋CT胸部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是近年来研究较多、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影像诊断技术,它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将扫描数据经多种方法处理重建出人体器官多平面、三维立体以及空腔器官内表面图像。本文结合87例胸部扫描患者的CT轴位资料,评价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开发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