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 NMS)又名抗精神病药物恶性综合征是一由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所产生的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肌强直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1]。作者曾遇到1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附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以及治疗与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2例颅内CVST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病人中,围产期9例(妊娠剧吐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2例,头部外伤1例;颅内压增高及皮质受损的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血流变学检查显示血液高凝;CT表现水肿、低密度影;MRV、DSA可显示血栓部位和程度;采用降颅压、扩容、扩疑治疗,4例痊愈,8例好转。结论 围产期高发,血液成份改变、病理妊娠与本病发生有关;影像学检查为确认该病主要手段;降颅压、抗凝、扩容治疗显示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吗啡、咪达唑仑静脉麻醉用于门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ASAI~Ⅱ级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男28例,女32例,年龄18-66岁。患者自愿选择全麻(A组)或局麻(B组),每组30例。A组依次缓慢静注吗啡0.1mg/kg,咪达唑仑0.04mg/kg,丙泊酚1mg/kg麻醉诱导,术中必要时追加丙泊酚O.2mg/kg维持麻醉。B组采用2%利多卡因5ml表面麻醉。结果:与检查前比较,A组检查中MAP、HR、Sp02降低(P〈0.01),检查后的MAP、HR降低、Sp02升高(P〈O.01);B组检查中的HR、检查后的HR、SpO2升高(P〈0.01);检查中A组的MAP、HR、SpO2均低于B组(P〈0.01);术中呛咳、体动A组明显少于B组(P〈0.01),舌后坠、呼吸暂停二组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苏醒后恶心、呕吐、头晕、离院时间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吗啡、咪达唑仑静脉麻醉用于门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护反馈下调节靶控输注麻醉药的药物浓度在骨科全凭静脉麻醉手术的应用,探讨其应用效果和推广价值。方法骨科脊柱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全凭静脉麻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恒速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BIS监护组;B组: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BIS监护组;C组: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BIS反馈组。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1)、麻醉插管前(T2)、切皮后(T3)、上钉棒系统时(T4)、缝皮(T5)、意识恢复(T6)、拔管(T7)7个时间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 O2)、BIS值、入睡时间、苏醒拔管时间、麻醉药用药总量,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MAP、HR:三组T2时均较T1时下降,其中B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A、C组(P<0.05),T3、T4、T5时B组均低于C组(均P<0.05),A组不稳定。BIS值:B、C组诱导时段变化程度快于A组(P<0.05),T3、T4、T5时B组均低于C组(均P<0.05),A组不稳定。入睡时间:A组快于B、C组(均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苏拔管时间:C组明显短于A、B组(均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BIS反馈组,具有生命体征更加平稳、复苏更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武连仲教授从医40余载,尤善用针,手法轻巧,选穴精当,使我辈后学慨叹不已.今摘录武师治痛验案两则,以窥一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喷他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胃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0例ASAⅠ~Ⅱ级行胃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喷他佐辛1组(A),喷他佐辛2组(B)和芬太尼组(C),每组30例.分别缓慢静注A组喷他佐辛0.4mg/kg,B组喷他佐辛0.6 mg/kg,C组芬太尼1μg/kg,随后3组均依次缓慢静注咪达唑仑0.04mg/kg,阿托品0.01mg/kg,丙泊酚1mg/kg麻醉诱导,必要时追加丙泊酚0.4mg/kg.结果 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2min、4min各组的MAP、HR、SpO2、RR均降低(P<0.01);检查结束、苏醒时、离院时各组的MAP、HR、SpO2、RR均尤显著差异(P>0.05).各时点三组的MAP、HR、SpO2、RR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丙泊酚用量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喷他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胃肠镜检查和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喷他佐辛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超声引导经阴道穿刺取卵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治疗超声引导经阴道穿刺取卵术患者90例(ASA I级),随机分为3组(n=30),A组:芬太尼50 μg组,B组:喷他佐辛30 mg组,C组:喷他佐辛20 mg组,分别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记录各组用药前,用药后2、4 min、术终时、苏醒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术中镇痛效应、离院时间、丙泊酚总量、术中呼吸抑制及术后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用药后2 min C组SpO2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苏醒时间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离院时间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术中呼吸抑制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术后恶心呕吐A组、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术后头晕C组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 喷他佐辛20 mg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经阴道超声取卵术麻醉中与喷他佐辛30 mg或芬太尼50 μg复合丙泊酚相比,麻醉效果相似,但呼吸抑制、苏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可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氯诺昔康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流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门诊行人流术的早孕妇,随机分为氯 诺昔康组(L 组,n=30) 和芬太尼组(F 组,n=30) ,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6mg(L 组)、芬太尼1μg·kg~(-1) (F 组)后2min,两组均复合异丙 酚静脉麻醉。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_2) 、意识消失及恢复时间、离院时间、异丙酚总量及不良反应。 结果:用药后2min,两组 MAP、SpO_2均明显低于用药前(P<0. 01) ;该时点 SpO_2 F 组明显低于 L 组(P<0. 01) ;意识消失时间 F 组早 于 L 组(P=0. 032) ;两组意识恢复时间(P=0. 427) 及异丙酚总量(P=0. 134) ,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离院时间 L 组明显早于 F 组 (P<0. 01) 。清醒后眩晕 L 组明显少于 F 组(P<0. 01) 。结论:氯诺昔康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流术镇痛效果相似,但 前者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轻,有利于病人早期离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盐酸戊已奎醚经静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对循环呼吸功能和上消化道蠕动程度的影响.方法 自愿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二组(n=30).静注盐酸戊已奎醚(Ⅰ组)或阿托品(Ⅱ组)0.01 mg/kg,芬太尼1.0μg/kg,异丙酚1.0mg/kg后待意识消失开始胃镜检查,并以异丙酚维持.记录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上消化道蠕动程度、术中抵抗动作、术后口干程度、意识消失与恢复时间.结果 组间B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2 minⅠ组SpO2高于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HR与麻醉前比较Ⅰ组减慢,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稍增快,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消化道蠕动程度Ⅰ组轻于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抵抗动作、术毕口干程度、意识消失与恢复时间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盐酸戊已奎醚经静脉应用对循环呼吸抑制轻,不增快心率,对上消化道蠕动抑制强,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