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明  居丽  扶青 《海军医学杂志》2003,24(2):177-177
部队首长一般都处在中年时期 ,是人生的鼎盛期 ,也是对部队贡献最多、负担最重的时期。 4 5岁左右正是生理上从成熟过渡到衰老的转折期 ,这个时期的保健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做好部队首长的保健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有以下体会。1 首先要有高度的保健服务责任感  部队首长是我国国防建设的中坚力量 ,在国家和军队的振兴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身负国防建设的重担 ,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家庭的种种压力 ,容易造成心理失衡 ,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资料表明 ,我国中年首长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较高 ,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CD44V6基因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检测74例NSCLC CD44V6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CD44V6总的阳性表达率为44.6%(33/74),阳性表达与淋巴结有无癌转移、PTNM分期显著相关(P<0.01),与患者3年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与细胞的分化程度、年龄、性别均未见显著相关(P>0.05)。结论 CD44V6过表达与NSCLC的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临床评估、预测肿瘤转移潜能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中转录因子Snail和黏附分子E-cadherin表达,并探索二者与口腔鳞癌进展转移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38例口腔鳞癌组织中Snail与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织Snail的表达程度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强,伴有淋巴结者高表达;E-cadherin的表达程度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低表达。结论(1)Snail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恶性程度相关。(2)Snail蛋白可能在转录水平上调控E-cadher in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依托咪酯语言及记忆评估的Wada试验(etomidate speech and memory-Wada testing, eSAM-Wada)在我国还未见相关报道,而血管超选下eSAM-Wada试验国内外还未见报道。探讨eSAM-Wada试验的安全性及其对运动、语言和记忆功能评估的效果。 方法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中心5例行eSAM-Wada试验的难治性癫痫患者,观察操作过程中患者运动、语言及记忆功能的改变和术中的不良反应。结果:5例患者均可完成整个评估流程,智商偏低的患者仍可配合完成。2例患者完成血管超选下的eSAM-Wada试验。3例左利手患者中,2例(66.7%)语言优势侧仍位于左侧半球,2例(100%)右利手患者语言优势侧均位于左侧半球。4例左侧半球病变的患者,2例(50%)记忆的优势侧仍位于左侧颞叶,1例(25%)记忆为双侧优势,1例(25%)记忆优势侧转移至右侧颞叶。2例患者进行了后续切除性手术,1例患者进行了立体定向脑电图电极引导下热凝毁损术,1例患者出现左下肢一过性无力,运动、语言及记忆功能改变均与eSAM-Wada试验预测结果相符。2例患者(40%)出现癫痫发作可能与操作流程中依托咪酯静脉推注给药速度过快有关,后给药速度改为>30秒后,患者再无癫痫发作。不良反应需要进一步观察。结论:eSAM-Wada试验是全面评估运动、语言及记忆评估较为可靠且相对安全的方法。与血管超选技术结合,可以更加有效的指导涉及功能区的颅脑外科手术治疗。由于病例数量有限,结论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超声骨刀法与传统凿骨劈冠法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方法:下颌低位阻生智齿126例随机分为两组,超声骨刀组采用超声骨刀法拔除智齿63例,68个牙,凿骨劈冠组采用传统凿骨劈冠法拔除智齿63例,79个牙),比较两组病例的拔牙时间,术中与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患者面部肿胀、张口受限情况,以及下唇麻木、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声骨刀组平均拔牙时间为(33.3±9.4)min,明显短于凿骨劈冠组平均拔牙时间(47.6±1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凿骨劈冠组术中、术后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同期超声骨刀拔除者,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术后第2d评分均高于术中评分(P〈0.05),术后第7d评分均低于术中评分(P〈0.05)。凿骨劈冠组术后第2d面部肿胀、术后第7d张口受限程度明显高于超声骨刀组(P〈0.05)。两组病例均未出现下唇麻木、伤口感染病例。结论;采用超声骨刀法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手术时间短,能明显减少患者术中、术后疼痛,减轻术后面部疼痛与肿胀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优于传统的凿骨劈冠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国产73-Ⅱ型血管套接器与普通血管缝合两种血管吻合方式对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的血管吻合方式将2005年10月至2012年1月间本院63例应用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患者分为两组,血管套接组(n=32)修复时采用国产73-Ⅱ型血管套接器吻合动脉及静脉,普通血管缝合组(n=31)采用血管缝线吻合血管,比较两组病例血管吻合时间,术后皮瓣危象发生率、皮瓣成活率,以及患者面部外形、面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血管套接组、普通血管缝合组血管吻合时间分别为(15.66±8.76)分钟、(65.55±15.14)分钟,两组吻合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共移植组织瓣63例,术后发生皮瓣危象3例,成活61例,皮瓣危象发生率4.76%,总成活率为96.83%。血管套接组移植游离组织瓣32例,术后发生皮瓣危象1例、成活31例,皮瓣危象发生率3.13%、成活率96.88%;普通血管缝合组移植游离组织瓣31例,术后发生皮瓣危象2例、成活30例,皮瓣危象发生率6.45%、成活率96.77%。两组术后皮瓣危象发生率、皮瓣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的创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面部外形恢复良好、舌体运动、咬合关系及吞咽功能基本正常。结论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安全有效,患者面部外形、功能恢复满意。术中血管套接和普通缝合吻合血管的方法,术后皮瓣危象发生率和皮瓣成活率基本相同,但血管套接法吻合速度快、易于掌握,临床上需根据具体病情,结合患者自身经济条件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7.
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邱明  李登清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7):1232-1234
目的分析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状况,为无偿献血宣传、招募、体检征询、献血者管理和血液检测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长沙地区2006-2010年无偿献血者人口学资料及其血液标本550 283份,采用ELISA初筛检测,反应性标本用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认,对感染率的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为0.0102%。2006-2010年感染率分别为0.0067%、0.0032%、0.0036%、0.0117%、0.0211%,近两年呈急剧增长趋势(趋势卡方检验χ2=26.3,P〈0.05)。感染者年龄为28~37岁组感染率显著高于18~27岁组,分别为0.0227%、0.0089%(χ2=17.6,P〈0.05)。男性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0.0163%、0.0029%(χ2=23.9,P〈0.05)。职业分布中以无职业者感染率最高0.0303%,学生感染率最低0.0058%,职员、自由职业、公务员和工人的感染率分别为0.0182%、0.0185%、0.0208%、0.0215%,各组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P〈0.05),感染者中无职业者、职员和学生阳性构成比分别占30.3%、21.1%和19.3%。WB检测结果P55、P39条带存在较大个体差异。结论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近两年呈急剧上升趋势,感染者均为18~37岁年龄段,男性献血者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5岁。1991年在外院因左乳腺包块切除,病检示:乳腺单纯癌。之后行全乳腺切除术并CAF化疗方案治疗5次。1994年局部出现肿块行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病检示:乳腺单纯癌(图1),腋下淋巴结未见癌转移。行放疗+化疗,放疗区为左侧胸壁、左锁骨区、左腋窝区3个野60Co放射治疗,放疗剂量均为60 Gy。2002年3月发现原切口瘢痕处约10 cm范围皮肤发红、肿痛。穿刺细胞学涂片:见散在的恶性细胞,结合临床考虑为乳腺癌复发。2002年7月手术切除送检。巨检:送检8 cm×3.5 cm×2 cm带皮肤组织一块,中央见5 cm瘢痕,沿瘢痕切开见直径1 cm结节一个,切面灰白…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2岁,无明显诱因突然晕倒,20 min后入当地医院治疗(具体治疗不详),病情稳定后半月转入我院.既往史无特殊.入院时查体:血压:左上肢测不到,右上肢106/65mmHg,左下肢115/78 mmHg,右下肢124/82 mmHg.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探讨阿莫西林对人HepG2细胞DNA是否有损伤作用.方法 培养的人HepG2细胞经不同浓度(2、10、50和250μmol/L)阿莫西林处理1h或经50μmol/L阿莫西林处理不同时间(20、40、60、120和180min)后,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结合彗星图像软件(CASP)分析细胞尾部DNA百分率(tail DNA%)变化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阿莫西林处理后结果显示,HepG2细胞尾部DNA百分率明显升高,至50μmol/L阿莫西林时达到最高值,各浓度处理组与不处理对照组相比差异皆有显著性(P<0.01);而同一浓度(50μmol/L)阿莫西林处理不同时间后结果显示,HepG2细胞尾部DNA百分率逐渐升高,至1h处理时间点时达到最高值,其后随着处理时间延长HepG2细胞尾部DNA百分率逐渐降低.结论 阿莫西林对人HepG2细胞DNA有短暂损伤作用,阿莫西林诱发的HepG2细胞DNA损伤可能随时间延长逐渐被HepG2细胞本身修复除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