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中心静脉导管断裂的血管内介入处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断裂段抓取,解除血管内异物栓塞的方法.方法:用血管介入的方法,对5例导管体内断裂患者实施血管内异物抓取术.结果:5例手术均获成功,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未引起相关并发症或后遗症.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后断裂是深静脉导管留置的严重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处置,避免造成更大损伤.  相似文献   
2.
PTBD及PTIBS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和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insertion of biliary stent,PTI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技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7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在影像监视下行PTBD或PTIBS,术后10天复查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结果:17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外引流者123例,行内外引流者34例,行胆道支架置入者15例。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术后第10天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肝功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PTBD和PTIBS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化疗与靶向治疗顺序对晚期进展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展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晚期进展性NSCLC共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放疗剂量差异划分成试验组(采取先化疗、后靶向治疗)和对照组(采取先靶向治疗、后化疗),各45例。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及副反应情况,并通过随访调查两组肿瘤进展时间、总生存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疾病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肿瘤进展时间、总生存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化疗与靶向治疗顺序对晚期进展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进展及生存期无明显影响,医生可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经股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入路插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采用平阳霉素与无水乙醇或碘化油、明胶海绵进行栓塞治疗,1年内随访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介入治疗成功率100%,肿瘤完全消失者6例,瘤体缩小〉50%者17例,瘤体缩小不足50%者2例,瘤体无变化者1例,无瘤体进展者;总有效率为95.1%;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和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insertion of biliary stent,PTI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技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7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在影像监视下行PTBD或PTIBS,术后10天复查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结果:17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外引流者123例,行内外引流者34例,行胆道支架置入者15例。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术后第10天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肝功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PTBD和PTIBS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断裂段抓取,解除血管内异物栓塞的方法。方法:用血管介入的方法,对5例导管体内断裂患者实施血管内异物抓取术。结果:5例手术均获成功,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未引起相关并发症或后遗症。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后断裂是深静脉导管留置的严重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处置,避免造成更大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给予观察组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行单纯TACE治疗,比较总有效率、生存率、血清甲胎蛋白(AFP)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在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9.4%,x2=4.12,P=0.04);观察组2 a生存率(66.7%)显著高于对照组(41.7%,x2=4.5,P=0.03);观察组血清AFP下降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61.1%,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1-11月收治的90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观察组采用TACE,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不同预后者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并分析上述血清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TACE治疗的9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TACE治疗2个周期后至少随访1个月,并据预后状况分为良好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不良组(病情稳定、病情进展),分析血清AFP-L3、VEGF表达与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 纳入的95例原发性肝癌中,经TACE治疗后,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30例,病情稳定35例,病情进展24例,将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列入预后良好组(n=36例),其余列入预后不良组(59例);预后不良组血清AFP-L3、VEGF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各组间其他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将不同的自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AFP-L3、VEGF高表达是导致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经绘制ROC曲线结果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入选的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首先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化疗药物主要为2药联合(表阿霉素+顺铂,或吉西他滨+顺铂、氟尿嘧啶+顺铂),栓塞剂主要使用超液化碘油(根据肿瘤大小及血供、肝功能情况确定剂量,一般5-15ml)、明胶海绵。对于碘油沉积良好者,每月1次TACE,连用2-3次后,对残留病灶进行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功率50-60W,每一病灶治疗时间10-20min)。对于乏血供而碘油沉积差者,第一次TACE 2周后即进行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功率与时间同前)。完成治疗后1月通过强化CT、MR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判断病灶栓塞、消融程度,观察临床症状、AFP及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变化情况,其后进行疗效与不良反应评价。随访时间为最后1例治疗结束后3年。结果:45例原发性肝癌中,富血供而行TACE者34例,CR 0例,PR70.6%(24/34),SD 17.6%(6/34),PD 11.8%(4/34),临床获益效率88.2%。乏血供病灶及富血供行TACE后残留病灶共62个,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后,完全坏死者48个(77.4%)、不完全坏死者5个(8.1%)、部分坏死者9个(14.5%)。行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前,有11例AFP>400μg/L,术后1月复查降至正常者7例,较前明显下降者2例,无变化者2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3.3%、62.2%、37.8%。与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以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多为Ⅱ-Ⅲ度。与栓塞及微波消融治疗相关的反应主要有局部疼痛(NRS评分4-6分)、发热(轻-中度)。上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完全缓解。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相关死亡发生。结论:在影像引导下的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的优势,是原发性肝癌有效的综合微创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