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对策.方法对≥60岁(89例)和<60岁(34例)AMI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0岁的AMI患者与<60岁者比较,临床表现不典型(P<0.01),严重并发症多(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高(P<0.05),误诊、漏诊率高(P<0.05).结论老年人AMI临床表现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漏诊,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硝普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静脉微量泵注入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3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常规予洋地黄类、利尿剂、硝酸酯类,ACEI治疗;治疗组65例予硝普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微量泵静脉注入,两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心脏彩超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硝普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微量泵注入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作用互补,可增加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脑钠肽测定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测定脑钠肽对心力衰竭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 设心力衰竭组420例及对照组100例,利用微粒酶荧光免疫检测技术定量法测定血浆脑钠肽,并且行心脏B超检查、测定并记录左室射血分数及行心功能分级,对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分析。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浆脑钠肽为(837.5±19)7ng/L;对照组脑钠肽(57±19)ng/L。心力衰竭组与非心力衰竭组的BNP、LVEF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心力衰竭组中不同级别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应用微粒酶荧光免疫检测技术定量法快速检测脑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判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心包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09年7月到2011年2月在我院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心包引流术治疗的心包积液的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为16例,女性为9例,年龄分布为41.8±13.4岁,所有患者均心脏彩超检查为心包积液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在超声室采用二维B超直接介导下穿刺置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结果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引流术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分析显示,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有明显变化(P〈0.05),对研究对象采用心包引流术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完全缓解患者为22例,占88.00%,部分缓解患者为2例,占8.00%,无效患者为1例,占4.00%,其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治疗后均无出现继发性感染、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随访半年均未出现心包缩窄临床症状。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心包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临床疗效较好,应加强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1-05~2012-09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拟行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患者240例,所有患者按1∶1比例分为强化治疗组(A组)及常规治疗组(B组)。A组:在术前及术后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d,共30 d;B组术前及术后给予常规剂量10 mg/d,共30 d;对比剂肾病(CIN)定义为:在使用对比剂后的72 h内,血清中肌酐浓度升高>0.5 mg/dL(>44 mol/L)或者较原基础值升高25%以上。结果本研究240例患者,共28例发生CIN,总发生率达11.7%。其中强化治疗组(A组)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B组),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VS 13%,χ2=0.458,P=0.002)。两组在术后院内临床事件包括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死亡率、需要IABP治疗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及术后给予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能够显著减少CIN的发生,同时减少院内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8月在医院门诊病房治疗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左旋左旋氨氯地平25 mg/d,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10 mg,2次/d开始,根据患者血压情况每3天增加1次剂量,最大至20 mg,2次/d,12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的降压效果及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相比,降压效果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观察组E峰、A峰、EDC、E/A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明显,能够达到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肾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 ,疗效确切、效价比高、是较理想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6400例血培养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并对菌株的分布及药敏进行分析。方法回顾调查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高州市人民医院ICU病房6400例患者的血样标本,并对其病原菌种类进行分离。采用BDBACTECTM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对血液进行培养,BD—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细菌的种类进行鉴定并对细菌的药敏性进行检测。结果6400例血样中共检出细菌971株,阳性率为15.17%。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515株,占53.04%;革兰阳性菌425株,占43.77%;真菌31株,占3.19%。检出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肠球菌等。其中,葡萄球菌对于甲氧西林和青霉素的耐药性最大,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都有很好的受药性。结论阴性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在重症监护室中属于多发常见的病原菌,该种菌的耐药性以及多重耐药性都非常普遍,临床上应根据药敏检测结果进行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心力衰竭基础治疗,给予瑞舒伐他汀的患者作为治疗组,未给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6月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和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较治疗前缩小(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血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瑞舒伐他汀,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阐述早期、晚期和极晚期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ST)在治疗和院内死亡率方面的不同.方法 入选从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就诊于我院心内科最终明确ST的180例患者.根据支架植入术后事件出现的时间,即早期(≤1个月)、晚期(1-12个月)和极晚期(≥12个月)进行分层.结果 早期ST 36例(20.1%)、晚期ST 34例(18.9%)和极晚期ST 110例(61.0%).早期ST患者中,糖尿病所占的比例更高,而极晚期ST患者中,陈旧性心肌梗死或糖尿病患病率更低.同晚期(3.8%)和极晚期(3.6%)ST相比,早期ST院内死亡率明显更高(7.9%,P<0.001).经多变量校正后,晚期和极晚期ST的院内死亡率依然较低[分别为:OR:0.53,95% CI:0.36-0.79和OR:0.58,95% CI:0.43-0.79].结论 早期、晚期和极晚期ST在临床表现和预后方面存在明显差别.在冠状动脉造影证实ST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早期ST与院内高死亡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影响。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在我科住院拟行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患者24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及常规组各120例。强化组在术前及术后给予瑞舒伐他汀20mg/d,共30d;常规组术前及术后给予常规剂量10mg/d,共30d。CIN定义为:在使用对比剂后的72h内,血清中肌酐浓度升高〉0.5mg/dl(〉44μmol/L)或者较原基础值升高25%以上。结果强化组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vs13%,X^2=0.458,P=0.002)。两组术后院内临床事件包括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死亡、需要IABP治疗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及术后给予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能够显著减少CIN的发生,同时减少院内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