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thoraeotomy,TH)和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spontaneous pneumothorax,SP)的应用范围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1例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开胸手术(TH组)75例,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组)186例。对两组病人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TH组与VATS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费用、术后疼痛、术后复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老年患者,VATS治疗能取得与年轻患者同样的疗效。结论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创伤小、恢复快,能达到TH治疗效果,VATS可作为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我国西北牧区较常见的寄生虫病,肝、肺为常见的受累器官 [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57年5月至2008年6月)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980年1月至2008年6月)对109例肺包虫囊肿合并肝包虫囊肿患者行一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调查132例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及133例哈萨克族非食管癌患者,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经济收入、吸烟、饮茶、茶温、饮水类型、奶制品、熏肉、新鲜蔬菜和烫饭、硬饭及吃饭快因素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济收入、吸烟、茶温、井水、酸奶疙瘩、奶茶、熏肉、烫饭和食速快为食管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食用自来水、酸奶和新鲜蔬菜可能为保护因素. [结论]改善饮水条件,改变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经常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酸奶,少吃霉变食品和熏制品可减少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同种异体单肺移植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肺部疾患唯一有效的方法。我院于2005年4月11日对1例双侧肺纤维化的患者实施左肺移植。本文就手术适应证和围手术期的处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9月至2012年9月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49例(呼吸衰竭组),并随机抽取同期食管癌术后未发生呼吸衰竭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与下列因素有关:最大通气量(MVV)、1 s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量、FEV1/用力肺活量、吸烟指数、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前并发呼吸系统疾病、吻合口位置、术后其他并发症。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EV1≤1.5 L、MVV实测值/预测值≤50%、术后其他并发症及手术时间≥3 h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面评估及改善术前肺功能,提高手术技巧,尽量减少手术时间,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5月~2008年1月住院食管癌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和传统肠内营养组(TEN),每组25例,所有患者于术后第1、8天分别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和淋巴细胞计数(TLC),临床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在研究期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EEN组较TEN组PA和TF水平以及外周血TLC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b水平未见明显改变;肛门排气时间较TEN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即能改善营养状态,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临床症状、诊断、鉴别诊断和外科治疗,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6例均男性;年龄17~59岁,平均年龄46.4岁;全部为胸段食管破裂,食管中段3例、下段13例,破入左胸6例,右胸10例,破裂长度为O.5—6em,平均2,54em;主要症状为剧烈胸腹疼痛、发热、呼吸困难及休克等,查体可见液气胸,部分患者可见皮下气肿。全组24h内修补2例,1例48h内行一期修补,用纵隔胸膜覆盖,放置纵隔引流管,5例在感染控制后行破裂段食管切除、胃一食管吻合术全部治愈;保守治疗7例,1例于发病后第3d并发胸膜腔出血行手术止血后放置纵隔引流管,进一步行食管支架植入术2月后破口愈合,余治愈及死亡各3例。结论早期诊断及尽早手术闭合破裂1:2和通畅引流是治疗的关键。进行胸膜腔穿刺、上消化道造影等检查可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免疫相关基因HLA-G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132例和非食管癌患者254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别对HLA-G基因14bp缺失(rs16375)和HLA-G0105N(rs41557518)多态性进行检测,并比较2个位点不同基因型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rs16375位点基因型为+14 bp/+14 bp、-14 bp/+14 bp、-14 bp/-14 bp;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4,P=0.02;χ2=6.80,P=0.01);携带-14bp/-14bp基因型的个体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是+14 bp/+14 bp基因型的2.69倍(OR=2.69,95%CI=1.30~5.55);rs41557518位点基因型为C/-、C/C、-/-;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P=0.28;χ2=1.13,P=0.29);同时携带基因型-14bp/-14bp和C/C的个体发生食管癌的危险性是同时携带基因型+14bp/+14bp和C/C个体的2.82倍(OR=2.82,95%CI=1.32~6.04).结论 HLA-G基因14bp缺失(rs16375)多态性与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尹东  黄思语  邓彦超  陈艳 《肿瘤防治研究》2014,41(12):1261-1265
目的 探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对哈萨克族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及N-亚硝胺类化合物致癌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哈萨克族正常食管上皮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MNNG(0, 0.75, 1.5 and 3 μg/ml)培养液中,0 μg/ml MNNG为对照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MNNG对哈萨克族食管正常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MNNG对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 Ⅴ-FITC/PI双染法检测MNNG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暴露于不同浓度的MNNG 24 h后,四组哈萨克族食管正常上皮细胞抑制率分别为0、12.880%、28.414%、44.401%,后三组与对照组0μ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和G2/M期,细胞比值分别为(26.000±1.808)%、(29.867±3.769)%(37.833±3.782)%、(47.100±2.427)%和(10.867±1.747)%、(16.133±1.498)%、(18.533±1.115)%、(14.267±1.84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533±0.252)%、(1.767±0.252)%、(11.033±2.173)%、(26.767±1.95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NNG抑制哈萨克族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漏斗胸外科治疗36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胸壁畸形,发病率为0.1%~0.3%。其主要特点是以剑突为中心的胸骨下段及相应的肋软骨向后凹陷,心脏受压,移位,肺的扩张受到抑制,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同时胸壁畸形的外观,可造成患者自卑感,心理损害。我院自1994年2月到2006年3月手术治疗36例漏斗胸患者,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