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国平  罗松  邓小毅  顾红梅 《安徽医学》2019,40(11):1215-1218
目的探讨MRI对痛风性膝关节炎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张家港澳洋医院2015年7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31例慢性痛风患者膝关节双能量CT和MRI检查图像,以双能量CT为金标准,检验MRI对痛风石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 4例患者行双侧膝关节双能量CT和MRI检查,共35个膝关节纳入研究。MRI对痛风石检出的特异性为0. 977(95%CI:0. 930~0. 994),敏感性为0. 648(95%CI:0. 551~0. 735),阳性预测值为96. 0%,阴性预测值为77. 0%,准确性为82. 8%。结论与双能量CT相比,MRI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
【摘要】脊柱CT成像是评估椎体和小关节病变主要检查手段,但其对骨髓病变显示能力有限。双能量CT(DECT)采用两种不同能量的X射线束,它能利用不同物质对X线的衰减程度不同而帮助分离、鉴别物质组成成分,其在常规CT成像的基础上明显提高了对脊柱病变的检测能力,并增加了较多的量化指标;其虚拟去钙化、痛风石成像、虚拟单能量成像等多种参数在显示骨髓水肿及肿瘤、脊柱尿酸盐(MSU)晶体沉积检测、减少脊柱相关的金属伪影、椎间盘变性等方面比传统单能量CT成像具有独特优势,显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的目的是对双源双能量CT 在脊柱病变临床应用进行图文综述。  相似文献   
3.
曹国平  罗松  邓小毅  顾红梅 《安徽医药》2019,40(11):1215-1218
目的 探讨MRI对痛风性膝关节炎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张家港澳洋医院2015年7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31例慢性痛风患者膝关节双能量CT和MRI检查图像,以双能量CT为金标准,检验MRI对痛风石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 4例患者行双侧膝关节双能量CT和MRI检查,共35个膝关节纳入研究。MRI对痛风石检出的特异性为0.977(95% CI:0.930~0.994),敏感性为0.648(95% CI:0.551~0.735),阳性预测值为96.0%,阴性预测值为77.0%,准确性为82.8%。结论 与双能量CT相比,MRI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4.
沈瑞  曹国平  孙婷婷  吕福仙  邓小毅 《安徽医药》2019,40(10):1091-1094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DECT)半定量评分系统在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评估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7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澳洋医院39例痛风患者的足部DECT扫描结果,并对其尿酸盐结晶进行半定量评分。应用DECT定量软件测量尿酸盐结晶体积;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半定量评分重复性;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半定量评分与尿酸盐体积的相关性;同时比较半定量评分方法与定量软件测量尿酸盐体积方法所用时间。结果 39例患者共完成了73只足部扫描,其中69只足部检测到尿酸盐结晶。DECT尿酸盐结晶评分在肌腱中最高,其次为第一跖趾关节、踝/中足关节,脚趾的其他关节评分最低。2名影像医师对尿酸盐结晶的半定量分析结果一致性高,ICC为0.944。69只足部的尿酸盐结晶体积平均值为(2.69±8.84)cm3。DECT尿酸盐评分与其体积密切相关(r=0.479,P<0.001)。两名评分者使用DECT评分系统分析尿酸盐结晶所需时间分别为(68.18±15.16)秒、(74.67±16.15)秒,定量软件分析所需时间为(166.10±13.23)秒,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7.029,P<0.001)。结论 DECT尿酸盐结晶半定量评分系统是可行的,相比定量分析软件更省时、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骨转移瘤是骨骼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脊柱尤其好发。双能量CT能够有效识别并量化物质在病理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组织成分,通过骨髓水肿成像、虚拟单能量成像及骨-碘物质分离成像进行多参数定性及定量综合分析,为脊柱转移瘤的骨髓水肿评估及准确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就双能量CT成像的主要技术原理及在脊柱转移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9岁。反复间断腹胀伴呕吐二十余年,再发半月入院。主要表现为反复中上腹饱胀不适,伴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在进食后1-2小时发作,呕吐后症状即缓解,每年发病3~4次,既往多次胃镜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查体无特殊体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双能量CT(dual-energy CT,DECT)电子云密度/等效原子系数(Rho/Z)诊断颈椎间盘退变(cervical disc degeneration, CDD)及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颈痛不适患者颈椎MRI及DECT成像资料,根据Pfirrmann分级标准对颈椎间盘变性进行分级,并在彩色编码重建图像上测量椎间盘髓核的Rho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分级椎间盘以及不同节段椎间盘髓核的Rho值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Rho值与颈椎间盘退变分级的相关性。以MRI作为参考标准,分析常规灰度CT图像及双能量彩色编码重建图像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颈椎间盘髓核的Rho值随Pfirrmann分级增加而升高,随节段位置的下降而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颈椎间盘髓核的Rho值与Pfirrmann分级呈中度正相关(r=0.584,P<0.05)。双能量彩色编码重建图像较常规灰度CT图像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更高的敏感性(86.7%vs 74.3%)、特异性(90.2%v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虚拟去钙成像用于鉴别急慢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双源CT对34例胸腰椎压缩改变患者进行双能去钙成像,以MRI图像作为参照标准。由两名医师使用2分法分别对压缩椎体进行独立评价,使用Kappa检验评价二者间的一致性。由另一名医师在去钙图像上测量椎体骨髓密度(CT值),同时选取参考椎体,测量并计算两者CT值的差值。使用ROC分析检验主观评分、骨髓密度值及密度差值,使用t检验比较急性骨折和陈旧骨折骨髓的密度值及CT差值。结果在58个压缩椎体中,MRI图像发现32个有骨髓水肿,两名医师在去钙图像上分别诊断25个和30个椎体有骨髓水肿,骨髓水肿主观评分的一致性较高(Kappa=0. 829),主观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较为可靠。t检验示急性骨折水肿骨髓的密度值及CT差值较慢性骨折骨髓高。骨髓密度CT值的ROC分析显示AUC为0. 901,利用约登指数计算诊断阈值为1. 6HU;对骨髓密度CT差值的ROC分析显示AUC为0. 910,诊断阈值为29. 3HU;两者联合的ROC分析显示AUC为0. 924。结论 CT双能去钙图像可用于鉴别急慢性椎体骨折,其客观定量分析的诊断的效能高于主观定性分析,CT值联合CT差值的诊断效能 CT差值CT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低场强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对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行MRU及常规MR检查,并与B超I、VU及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其中输尿管癌12例,输尿管结石19例,输尿管炎性狭窄9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4例,输尿管先天畸形6例,盆腔肿瘤外压性输尿管狭窄9例,神经源性膀胱1例。结果:MRU能清晰显示尿路梗阻部位,定位诊断符合率100%,结合常规MR定性诊断符合率86.7%,优于B超、IVU及CT检查。结论:MRU结合常规MR对尿路梗阻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儿童、老年人、妊娠妇女及IVU禁忌者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