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邓伟均  劳卫民 《中国热带医学》2009,9(2):354-355,256
目的分析番禺区实施广东省结核病控制项目的成本-效益。方法采用抽样电话调查结合病历回顾的方法估计个人成本,运用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指标及成本效益分析等经济学方法来评价项目实施效果。结果项目投入产出比为1:39.6。结论该项目的成本一效益收益明显。  相似文献   
2.
普通吸引器刮吸法行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6月~2011年12月,对106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病程1 d~2周,其中62例病程>3 d。三孔法44例,四孔法62例。用腹腔镜普通吸引器边钝性分离胆囊颈管和胆囊床,边吸引保持术野清晰,超声刀处理胆囊动脉和止血,胆囊颈管结扎或缝合处理,38%(40/106)留置温氏孔腹腔引流管。顺利完成手术105例,1例因胆囊颈管损伤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2~86 min,平均56 min;出血量45~150 ml,平均86 ml。术后胆漏4例,1例行鼻胆管引流1周痊愈,3例腹腔引流3~7 d痊愈。认为使用普通吸引器刮吸法可以较清晰地显露胆囊周围各层间的解剖关系,使腹腔镜下急性胆囊炎手术变得更安全和易于成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囊、胆总管结石疾病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胆囊、胆总管结石疾病患者280例,根据手术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60例,两组都采用内镜技术与外科手术联合治疗,其中治疗组采用微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无死亡病例;治疗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ALT与AST值都有明显提高(P〈0.05),而治疗组只有ALT有明显波动(P〈0.05)。结论胆囊、胆总管结石疾病微创治疗有更好的效果,对于肝功能的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EN)支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2 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术中置空肠造瘘管术后常规EN方法,观察EN实施后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22例病人中,21例痊愈,1例死亡。痊愈患者中,未出现胰瘘和胃肠吻合口瘘,肠道功能均在 3~5d内恢复,并逐步恢复经口进食。术后出现胆瘘1例,经有效的引流后痊愈;肺部感染2例,经抗感染后治愈;1例死亡患者因胰瘘并腹腔感染致腹腔内反复出血而衰竭死亡。结论 采用空肠造瘘管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EN支持治疗,方法简单易于掌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经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固定补片和缝合补片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拟行腹股沟疝手术的患者,将符合标准的86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实际手术治疗情况,将其分为A组(自固定补片,46例)和B组(缝合补片,40例)。观察和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情况和并发症。 结果A组手术时间更短且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但2组术后卧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止疼药使用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 h 2组患者疼痛均达到高峰,此后随着时间推移,疼痛情况明显好转(P<0.05),其中A组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VAS评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经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自固定补片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出血量,术后短时间内疼痛感更轻,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6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回顾性分析68例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63例,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5例。行单纯胆囊切除44例,胆囊切除加胆道探查17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2例,胆囊部分切除4例,胆囊造瘘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8例,双侧胸腔积液1例,胃穿孔上消化道出血1例,切口感染2例。68例中67例痊愈,1例死亡。笔者体会,老年急性胆囊炎确诊后若无手术禁忌证当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科室成本进行基于产品的直接与间接成本划分,进而对于间接成本利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并在核算中创新性地提出基于作业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划分,精细到对每一项(而非每一类)资源消耗进行作业间分配,针对成本最大的灭菌作业更是明细核算到不同灭菌方式的作业成本,以期为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产品定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位肛瘘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我科在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对128例高位肛瘘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瘘管隧道式切除缝合组(治疗组64例)和肛瘘切开挂线组(对照组64例),并作临床对比观察及随访。结果两组均全部愈合。治疗组术后24h内Ⅲ级疼痛发生率为3.13%,而对照组为9.38%;治疗组创口愈合时间为12±4d,而对照组为18±6d;治疗组术后创口感染率为3.13%,而对照组为12.5%;治疗组术后无肛门功能失禁,而对照组术后有4例肛门功能失禁。治疗组在化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瘘管隧道式切除缝合术后能有效保持肛门括约肌功能,具有疼痛轻、愈合快等优点,为治疗高位肛瘘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位肛瘘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我科在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对128例高位肛瘘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瘘管隧道式切除缝合组(治疗组64例)和肛瘘切开挂线组(对照组64例),并作临床对比观察及随访.结果 两组均全部愈合.治疗组术后24 h内Ⅲ级疼痛发生率为3.13%,而对照组为9.38%;治疗组创口愈合时间为12±4.d,而对照组为18±6 d;治疗组术后创口感染率为3.13%,而对照组为12.5%;治疗组术后无肛门功能失禁,而对照组术后有4例肛门功能失禁.治疗组在化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瘘管隧道式切除缝合术后能有效保持肛门括约肌功能,具有疼痛轻、愈合快等优点,为治疗高位肛瘘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0.
陆宁  邓伟均  崔彬  蒲倩  王林生 《现代医院》2012,12(1):107-110
目的探讨地震灾后医疗资源的高效、合理安排与调度,寻求符合我国国情的优化的抗震救灾医疗管理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灾后52周疾病谱的变迁、救援医疗队人员结构及救灾医疗药品、器材的消耗、使用情况等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及分析。结果地震灾后灾区疾病谱发生明显变化,地震后第1周以外科(外伤)患者为主,第2周后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皮肤病、腹泻患者开始增多,地震灾后20周,患病人数渐回复到地震前水平。在灾后早期,救援医疗队人员结构以外科、防疫专业为主;救灾医疗药品、器材的消耗最多的是抗生素、止血剂、镇痛药、外用消毒剂及外科清创缝合器械。结论地震灾后医疗资源通过合理的安排与调度,能达到更高效、更经济地发挥抗震救灾作用的目的,是抗震救灾中必须面临的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