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跟痛症病因病机的解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跟痛症(Painful heel syndrome)是足跟周围疼痛性疾病的总称,是指多种慢性疾患所引起的跟部包括跟后、跟跖、跟内和跟外侧急、慢性疼痛。多发生于40~7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Ruedi-Allgower分型均为Ⅲ型的52例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26例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作为观察组,26例患者采用单纯内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随访患者2年,采用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对本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随访期间观察组无一例发生骨髓炎、钢板及螺钉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17例优、5例良、4例可,优良率为84.62%。对照组4例(15.38%)发生并发症,10例优、5例良、7例可、4例差,优良率为57.6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操作安全,对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小夹板外固定对3种类型Colles骨折的固定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Colles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按AO分型标准,A型9例(A型组)、B型28例(B型组)、C型25例(C型组)。所有患者均按照《中医骨伤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桡骨远端骨折的操作规范进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根据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测量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并采用Green and O’Brien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比较治疗后6周时3组患者的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的恢复情况及治疗后12个月时的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骨折再移位。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3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2.9)周,(6.1±2.4)周,(6.1±1.9)周,F=3.201,P=0.089]。治疗后6周时,3组患者的掌倾角增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64°±1.53°,14.08°±3.09°,14.03°±2.79°,F=2.166,P=0.121);3组患者的桡骨高度增加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7±0.17)cm,(0.83±0.19)cm,(0.63±0.16)cm,F=9.473,P=0.021],A型组桡骨高度增加值大于B型组和C型组(P=0.030;P=0.002),B型组大于C型组(P=0.001);3组患者的尺偏角增加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60°±1.75°,16.57°±1.86°,13.76°±1.94°,F=11.483,P=0.001),A型组和B型组尺偏角增加值均大于C型组(P=0.001;P=0.029),A型组和B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治疗后12个月时3组患者的Green and O’Brie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56±2.19)分,(81.79±4.74)分,(69.68±6.01)分,F=13.619,P=0.000],A型组的评分高于B型组和C型组(P=0.011;P=0.000),B型组评分高于C型组(P=0.001)。结论:对于A、B型Colles骨折,小夹板外固定可有效维持复位后骨折端的稳定,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但对于C型Colles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52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普通钢板进行内固定,观察组应用支撑钢板进行内固定,对比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并发症及愈合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支撑钢板进行固定的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治疗优良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腓骨后外侧入路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A3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68例A3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常规组(32例)和研究组(36例),常规组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组予以腓骨后外侧入路联合MIPPO治疗,并在术后1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生活质量、踝关节功能、X线Lane-Sandhu骨痂生产评分。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常规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P=0.000);术后12个月,研究组Mazur评分及X线Lane-sandhu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相较于切开复位内固定,腓骨后外侧入路联合MIPPO治疗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显著改善了A3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近期预后,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4年5月采用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且随访资料完整者68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17例;年龄18~62岁。评估患者术后并发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Cobb角矫正丢失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94(平均47.3)个月。共3例(4.3%)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切口浅表感染1例、螺钉穿透椎弓根内侧皮质2例,无一例内固定断裂。末次随访时,ODI为19.8%~29.2%[(24.4±7.6)%]、伤椎高度矫正率为91.3%~100%[(96.8±5.9)%],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为4.1%~8.2%[(7.6±2.4)%],Cobb角矫正率为83.6%~97.2%[(86.2±4.1)%]及Cobb角矫正丢失率为2.1%~6.7%[(5.8±3.4)%]。结论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时,伤椎置钉有利于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防止后凸畸形矫正及椎体高度丢失。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UDP)为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由于椎问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进而出现腰腿疼痛、小腿及足背外侧感觉麻木等一系列症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