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外科手术学》教学与学生无菌观念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 ,微生物普遍存在于人体和周围环境 ,在实行手术、穿刺、注射、插管、换药等操作过程中如不严格无菌操作 ,微生物就可通过直接、间接、空气和微粒进入伤口 ,引起感染。无菌术即是针对其传播途径所采取的控制措施 ,是实行外科手术的基础 ,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没有无菌技术就没有现代外科手术。因此 ,《外科手术学》教学最基本的内容是无菌技术和手术基本操作技术。在多年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学生在动物手术操作时反复出现违反无菌原则的现象。针对此问题 ,我们分析原因 ,改进教学方法 ,取得了明显成效。1 原因1 .1 对无菌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脑脊液鼻漏术前影像学漏口定位的方法,并探讨依据影像学检查的结果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32例行手术治疗的脑脊液鼻漏病例术前均行高分辨率CT(HRCT)与MR脑池造影术(MRC)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并对照手术结果分析HRCT、MRC和结合两种检查方法后的术前鼻漏漏口定位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同时,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分析影像学漏口定位指导下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HRCT、MRC术前脑脊液鼻漏漏口定位的准确度分别为82%和84%,结合两种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为95%;同时经统计学分析,HRCT、MRC和结合两者的术前脑脊液鼻漏漏121定位与手术漏口探察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27例,发现术前行HRCT、MRC检查鼻漏漏口定位,并根据检查结果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指导术中的漏口修补,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结论:HRCT与MRC两者结合能够较准确的进行脑脊液鼻漏漏口定位,采用HRCT与MRC二者结合作为术前漏口定位手段,并根据检查结果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指导术中的漏口探察与修补,能够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活性氧、线粒体去极化和STAT3、P53、P21、Bcl-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溶性四唑盐-1(WST-1)法测定GSP干预后C6胶质瘤细胞系的细胞活力,采用ROS指示剂荧光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H2DCFDA)测定干预后C6胶质瘤细胞内ROS水平,采用线粒体膜电位指示剂5,50,6,60-四氯-1,10,3,30-四甲基苯并咪唑碳氰化物碘化物(JC-1)测定干预后C6细胞的线粒体去极化,采用定量PCR法检测GSP干预后C6细胞的STAT3、P53、P21、Bcl-2 mRNA表达。结果:GSP各浓度处理C6胶质瘤细胞去极化细胞百分比、STAT3、P53、P21mRNAbiaoda水平均高于空白组(0 mg/L)(P <0.05),WST-1检测OD值、DCF-MFI和Bcl-2 mRNA水平均低于空白组(0 mg/L)(P <0.05);50 mg/LGSP处理C6胶质瘤细胞去极化细胞百分比、STAT3、P53、P21 mRNA水平均高于25 mg/L(P <0.05),WST-1检测OD值、DCF-MFI和Bcl-2 mRNA水平均低于25 mg/L;75 mg/LGSP处理C6胶质瘤细胞去极化细胞百分比、STAT3、P53、P21 mRNA水平均高于25、50 mg/L(P <0.05),OD值、DCF-MFI和Bcl-2 mRNA水平均低于25、50 mg/L。结论:GSP可以降低C6胶质瘤细胞内ROS水平,诱导线粒体去极化,抑制Bcl-2表达,诱导P21、STAT3和P53表达,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效呈剂量依赖趋势。  相似文献   
4.
5月12日14点28分,甘肃省陇南地区山崩地裂,房屋损毁,交通、通迅、电力中断,顷刻间沦陷为重灾区.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临时搭建"露天医院",收治由于地震导致的急性颅脑创伤患者63例,对救治过程回顾性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松果体区的重要血管、神经、间隙结构,为临床开展松果体区肿瘤、脑血管病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完整头颅标本18例(男17例,女1例,共36侧)上,按Poppen入路、Krause入路、经胼胝体人路进行解剖和显微解剖观察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小脑幕倾斜度变异较大;直窦可作为松果体中轴线的标志;松果体区存在大脑大静脉间间隙、基底静脉内侧阃隙、基底静脉下间隙、大脑大静脉下间隙等可利用的间隙。结论 松果体区的各主要血管神经间存在相对稳定她饵剖美系.依据病密位置不同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既可安全地显露病变.又可保护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通过对面部好发的多种神经鞘瘤的影像学分析,从而加深对面神经鞘瘤的影像学特征的记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9例患者经手术病理学确诊的多种面神经鞘瘤的影像学特征。9例患者均进行了CT平扫及强化扫描,6例患者进行核磁平扫及强化扫描。结果:神经鞘瘤6例鼓室受累,5例在膝状神经节,4例在乳突,3例在迷路,1例在腮腺,1例位于左侧内听道。CT表现:8例面神经管扩大骨质破坏,5例鼓室内软组织肿块影,4例伴听小骨破坏。4例伴外耳道后壁破坏,1例腮腺内软组织肿块。核磁表现:5例显示为结节状或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面神经增粗1例。T1WI呈等低信号,T2Wl呈等高信号,信号显示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后均为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面神经鞘瘤临床较少见,其发病有时累及多段面神经通路,CT对面神经鞘瘤的骨质损坏能很好的诊断,核磁则能对面神经鞘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和内部特点有更为清晰的显示。两方法结合使用对肿瘤的确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去骨板减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4去骨板减压术治疗的288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120例,未发生脑膨出168。膨出组病死率(53.33%,64/120)明显高于未膨出组(21.43%,36/168;P<0.01)。膨出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6.67%)明显高于未膨出组(23.8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脑干损伤、术前脑疝、迟发性颅内血肿、弥漫性脑肿胀、手术远隔部位颅骨骨折及术前颅内压>60 mmHg是颅脑损伤去骨板减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颅脑损伤去骨板减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增加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因素很多,临床应针对性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阑尾粘液囊肿的影像学表现、误诊原因及术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粘液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阑尾粘液囊肿在CT上表现为右下腹部紧邻回盲部的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或茄形的囊性病灶,部分病灶内可见线样分隔影;MRI冠状面上位于髂肌和腰大肌形成的"V"字间隙内,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影,囊肿壁光整,部分囊壁可见线样强化,病灶内容物未见强化,病灶周围结构清晰,邻近肠管均有不同程度受压变窄。结论阑尾粘液囊肿临床罕见,且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如果囊肿破裂,会形成腹膜假粘液瘤等一系列的并发症,预后较差,而结合MRI、CT、钡灌肠等影像学表现特征,术前诊断率将会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措施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病例,在治疗原发伤病基础上,采用止血、制酸、保护胃粘膜等对症处理,同时应用阿托品治疗8例;胃镜下治疗3例;胃次全切除术2例。结果:本组病例中,治愈172例,缓解15例,无效3例,死亡6例,其中阿托品治愈6例;胃镜下治愈2例;胃次全切除术治愈1例。结论:预防和治疗的重点是消除颅脑损伤病灶和保护胃粘膜,常规处理方案效果满意,简单、经济且安全有效,但必要时应及时使用特殊治疗手段,以迅速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