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4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经皮椎体成形(PVP)术中男性和女性的骨水泥弥散系数,以确定是否应该增加男性患者的骨水泥用量。方法纳入自2015-01—2016-01诊治的6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VP手术,其中男性组15例,女性组46例。比较2组骨水泥实际注入量、骨水泥弥散体积及骨水泥弥散系数。结果男性组骨水泥实际注入量为4.60(3.62,5.17)ml,骨水泥弥散体积为12.42(9.13,14.70)cm~3,骨水泥弥散系数为3.63(2.50,4.68)。女性组骨水泥实际注入量为4.18(3.22,4.88)ml,骨水泥弥散体积为10.39(8.28,12.47)cm~3,骨水泥弥散系数为2.88(2.49,3.21)。2组骨水泥实际注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82.000,P=0.291)。男性组骨水泥弥散体积大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24.500,P=0.039);但2组骨水泥弥散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43.000,P=0.373)。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中采用传统的骨水泥注入量(胸椎4 ml,腰椎6 ml)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弥散效果,而且男性患者也没有必要刻意增加骨水泥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类型,探寻不同证候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从我院门诊系统中以"膝骨关节病""膝骨关节炎"和"膝痹"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提取28 763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就诊日期以及诊断信息,对上述信息进行整理后,按照节气进行统计.结果:患者平均年龄是(64.24±12.60)岁,男女患者比例为1...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Lauge-Hansen分类对旋前-外旋型损伤的描述。方法:应用健康志愿者踝关节CT扫描图像,以筋束骨理论为指导,建立筋骨结构完整的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应用Ansys软件对模型模拟加载方式模拟旋前-外旋型三踝骨折。结果:加载旋前10N.M/外旋20N.M力矩时,压力及应力最大值分别位于内踝关节面及前胫腓韧带胫骨附着点;去除三角韧带、前胫腓韧带和部分骨间膜后,压力及应力最大值分别位于腓骨及后距腓韧带;离断腓骨后,压力及应力最大值分别位于骨折端及后胫腓韧带胫骨附着点,通过此加载模拟出旋前-外旋型三踝骨折,获得旋前-外旋型Ⅰ-Ⅳ度损伤应力分布图。结论:踝关节筋骨结构损伤后,失去筋束骨作用的稳定性发生骨折脱位,通过本实验可验证Lauge-Hansen分类法对旋前-外旋型损伤的描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正骨手法配合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2月—2011年1月通过正骨手法配合新型改良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病人22例,根据X线表现、患者主诉及AOFAS评分系统对患足功能恢复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过10~25个月的随访,本组22例病人,其中优17例,良3例,一般2例;总优良率:90.9%。结论:正骨手法配合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类常见骨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治疗方法是以早期手术为主,常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内固定,疗效肯定。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作为一种新的内固定术在近年也得到广泛认可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传统环形外固定架构型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使其更适合关节内Pilon骨折的固定。通过定量分析负重载荷下应用马蹄环形外固定架固定Pilon骨折端位移以验证该外固定架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摆锯依据预先制定的截骨线制备AO-C2型Pilon骨折模型,应用马蹄环形外固定架对其固定,然后于力学加载机上进行轴向载荷力学加载。轴向载荷加载方式为从0 N开始依次加载至150、300、450 N。用动态捕捉仪记录轴向载荷加载过程中骨折块在X(左右)、Y(上下)、Z(前后)轴的移位变化。结果 腓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整体移位范围分别为0.32~0.70、-0.27~-0.23、0.23~0.32 mm,最大差值为0.09 mm。胫骨内踝侧骨折块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整体移位分别为0.02~0.14、-0.80~-0.19、-0.78~-0.1 mm。胫骨外踝侧骨折块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整体移位范围分别为-0.07~0.05、-0.36~-0.03、0.27~0.47 mm。结论 马蹄环形外固定架不仅能实现骨折端的稳定固定且能产生有利于骨折愈合的微动,符合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特点。该外固定架构型简单,适合Pilon骨折的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中国接骨学(Chinese Osteosynthesis,CO)理论指导下按照三踝骨折独立分型揭示骨折移位规律指导手法复位,并配合外固定踝架治疗三踝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18例三踝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53例采用手法复位配合外固定踝架穿针固定治疗(观察组),65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患肢非负重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及术后1年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4~70(35.28±14.66)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患肢非负重时间、术后1个月VAS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VAS低于对照组(t=3.343,P=0.001),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9....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临床路径对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蒙医综合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并未采用中西医结合ERAS临床路径患者44例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蒙医综合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并采用中西医结合ERAS临床路径干预患者45例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侧别、疼痛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2个月病死率。结果 2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且试验组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第7天、第14天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试验组各时间点Harris髋关节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模拟旋后外旋型踝关节损伤,建立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基于正常人体踝关节CT图像,建立包含韧带的踝关节三维数值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Lauge-Hanson分型4种不同程度的旋后外旋型踝关节损伤进行分析,得到踝关节应力及胫距关节面的压力分布。结果施加旋后外旋载荷时,应力最大值位于胫腓前韧带胫骨附着点;断裂胫腓前韧带后,则位于骨间膜;继续断裂骨间膜后,应力较大值位于踝关节后韧带;再断裂胫腓后韧带后,应力较大值位于三角韧带。压力较大值则位于腓骨远端、胫距下关节面后部。结论建立的踝足部三维数值模型可用于旋后外旋型踝关节损伤的的力学机理分析,计算出的踝关节应力及胫距关节面的压力分布符合临床中Lauge-Hanson分型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初步探讨分析三踝骨折独立分型的生物力学机制的可行性,并应用三踝骨折独立分型方法指导外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探讨其指导意义。方法:用成人踝部的CT扫描图像,三维重建踝关节结构,建立包含韧带的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初步力学分析;应用三踝骨折独立分型方法指导外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对其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应变较大值主要位于外踝上缘、距骨后突、距骨外突、胫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指导临床应用中,经过10到25个月的随访,本组22例,其中优17例,良3例,一般2例,差0例,总优良率:90.9%。结论:有限元模分析方法可用于模拟三踝骨折独立分型的生物力学机理分析,三踝骨折独立分型方法指导外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