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 心血管疾病(CVD)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动脉粥样硬化(AS是缺血性CVD的病理基础,研究表明心外膜脂肪组织(EAT)通过分泌外泌体(EXO)和生物活性物质促进AS进展,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EAT中的关键基因,探讨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联合CAD患者EXO间差异表达基因(DEGs)推测EAT来源EXO间DEGs并进行验证,从细胞及分子水平上探讨EAT在CAD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下载关于EAT的数据集GSE64554、GSE120774,根据临床信息将EAT的测序数据分为CAD组和健康对照组,使用R语言及相关软件包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首先使用R语言筛选CAD组与健康对照组EAT间DEGs,并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评估所选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可能参与其调控的转录因子。构建GSE64554数据集中EAT的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获取同CAD表型相关的基因模块,将所获EAT间DEGs与模...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 ,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 ,临床最为常见。其为颈椎后外方的突出物 (如椎间盘、骨刺等 )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引起的 ,出现颈项肩部及上肢疼痛、无力、肌肉萎缩、指端麻木等一系列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2 0 0 0~ 2 0 0 1年 ,我们采用推拿、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1 2 0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2 0例 ,男 67例 ,女 5 3例 ;年龄最大 68岁 ,最小 2 3岁 ;病程最长 1 2年 ,最短1 5日。全部病例颈部检查均有阳性体征 ,经颈椎CT或X线摄片确诊。1 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脐带绕颈是引起胎儿宫内窘迫以至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占孕妇分娩总数的20%~30%[1,2].我们对300例中晚期孕妇进行产前彩超检查及分娩时直观对照,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例剖宫产手术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00例采用围产期常规护理,实验组100例给予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干预24 h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相关凝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产妇护理干预48 h后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于剖宫产产妇给予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相似文献   
5.
6.
黄裕民  冯睿  赵玉青  冯翔 《医学综述》2009,15(14):2232-2233
目的观察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26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股深动脉成形术组(治疗组)和传统血管旁路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各13例,对两组的踝/肱指数、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踝/肱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踝/肱指数、症状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股浅动脉广泛闭塞时,选用股深动脉成形术作为重建患肢血液循环的通道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更适宜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巴甫洛夫学说,是在唯物辩证哲学观点的基础上,反覆不断的由生理实验观察,得出正确的结论,理论结合实践,创造了自然科学与唯物辩证哲学相给合的辉煌成果。他客观的科学方法,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坚毅不拔的斗争精神,战胜了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使整个医学改观,成为划时代的灯塔,照耀着人类医学前进,证明了物质的精神作用,发展了进化论,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必须加强马列主义的观点,站稳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8.
<正> 滑寿(公元1304-1386年间)字伯仁,号樱宁生.原籍河南许昌,先迁到江苏仪真,后迁到浙江馀姚. 先学医于京口王居中,深得《内经》《难经》的奥妙,又学针法于东平高洞阳,以后又参考了李东垣、刘守真、张从正、朱丹溪各家的学说,进一步钻研、掌握了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规律.热心为劳动人民服务,有很高的威信,积50余年临床治疗经验,理论结合实践,著书立说,成为杰出的医学家. 对针灸学的贡献:滑氏在当时看到针灸之道湮而不彰,经络之学晦而不明,他感到《素问》(骨空论)、《灵枢》(本输篇)所述之经脉,辞旨简严,不易了解,不便初学,于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体外拟缺血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丙二醛(MDA)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复方当归注射液(CAI)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氧糖剥夺(OGD)法制备拟缺血损伤模型,在造模前和造模中应用1μL/mL复方当归注射液干预细胞,通过微孔检测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细胞中MDA和IL-6、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DA、IL-6、TNF-α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CAI组MDA、IL-6、TNF-α表达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体外拟缺血损伤可引起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和炎症反应,CAI可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拟缺血引起的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技术对自然分娩初产妇分娩结局及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分娩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45)与研究组(n=45)。常规组采用传统自然分娩,研究组采用无痛分娩技术,比较2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泌乳功能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及产后2 h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 0.05); 2组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产后30 min、24 h血清泌乳素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初次泌乳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产后24 h内泌乳次数显著多于常规组(P 0.05)。结论无痛分娩技术可有效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产后泌乳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