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12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的肝纤维化程度与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IV C)及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ⅢNP)含量的关系。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410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A、LN、IV C及PⅢNP的含量,同时结合临床特点,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血清学指标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慢性乙肝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HA、LN、IV C及PⅢNP水平均不同程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上述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检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情况,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了1006例血清中HBV DNA,并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的结果做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手足口病18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儿童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特点.方法 对2007年10月-2008年9月诊治的186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行血常规、心电图、心肌酶谱、肝功能及胸片检查,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结果 186例中121例为托幼机构患儿,65例有明确手足口病接触史.平均年龄2.8岁.患儿均有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等典型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151例,WBC升高33例(21.85%),WBC下降48例(31.79%);分类中淋巴细胞较高,中性粒细胞较低.138例行血CRP检查,阳性26例.心电图检查52例,其中9例(17.31%)有ST-T段改变,4例(7.69%)有实性心动过速.心肌酶谱检查120例,其中8例(6.67%)升高.肝功能检查92例及胸片检查35例均正常.经用利巴韦林等药物治疗后,均获痊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儿童手足口病只要及时、早期予抗病毒治疗,预后良好.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0):797-798  相似文献   
4.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发病率日趋上升,在西方国家发病率已超过淋病,居性传播疾病之首【1】。NGU病人中,有20~30%能分离出支原体,其中主要是解脲支原体(UU)和人形支原体(MH)【2】。为了研究本地区支原体感染及其对药物的敏感与耐药情况,我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支原体IST试剂盒,对827例NGU患者进行支原本培养、鉴定、计数、药敏检测,并对阳性患者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素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 为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泌尿外科门诊临床诊断NGU的病人共827例,其中男性568例,女性2…  相似文献   
5.
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我们检测了12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PreS1-Ag)、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和PreS1-Ag/HBsAg的相对吸光度比值,旨在探讨Pre-S1-Ag与HBsAg的相对表达在HBV病毒血症及病毒复制中的关系和相关程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细胞参数检测对肝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98例肝病患者作为肝病组,并将同期66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7项参数。结果肝病组RBC、HGB、HCT低于对照组,MCV、RDW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CHC、MC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参数检测对肝病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医师不仅要重视肝病患者RBC、HGB、HCT参数的变化,对于RDW与MCV的检测结果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乙肝五项指标两种检测方法(TRFIA和ELISA)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1份血清分别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并统计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和阳性符合率。结果两种方法检测血清中的乙肝五项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五项指标的阳性符合率分别是HBsAg99.6%、HBsAb85.7%、HBeAg98.2%、HBeAb97.6%、HBcAb97.1%。结论TRFIA和ELISA两种方法对检测乙肝标志物乙肝五项均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ELISA法方便快捷,更适合基层医院使用,但易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TRFIA法不仅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并且能够准确定量,与ELISA法相比,能更好地反映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复制状况、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以及抗病毒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肝疫苗苦参素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苦参素0.2tid po.疗程7~9个月,乙肝疫苗60ug,每15天1次,皮下注射,疗程12个月,拉米夫定0.1qd po.疗程12个月.对照组31例单用拉米夫定0.1qd po.疗程12个月.疗程中定期检测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HBeAg、抗-HBe、HBV、 DNA. 结果 全部患者完成1年治疗.治疗组ALT复常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0.6%和51.6%,P <0.05; 45.2%和19.4%,P<0.05; 77.4%和51.6%,P<0.05).结论 乙肝疫苗、苦参素、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检测对于妊娠期HBV感染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20例妊娠期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re-S1、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并对测定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0例血清标本中共检测出乙肝五项大三阳35例,小三阳44例,其他HBsAg阳性模式41例.大三阳组Pre-S1、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91.4%、85.7%,高于其他各组(P<0.05);小三阳组Pre-S1、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68.2%、59.1%,高于其他HBsAg阳性组(P<0.05);其他HBsAg阳性组Pre-S1、HBV DNA阳性率为34.1%和19.5%.结论 妊娠期妇女血清Pre-S1水平与HBV DNA、HBeAg密切相关,可用于判断HBV复制和传染性,对于预防HBV宫内感染、联合阻断产前及产后HBV母婴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口服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P区发生YMDD变异的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HBV YMDD变异株的方法,对214例用拉米夫定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CHB)患者血清进行HBV P区YMDD变异检测分析。结果:214例慢性乙肝患者YMDD变异率为32.7%,其中YIDD变异34例,YVDD变异30例,混合变异6例。YMDD未变异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显著高于变异组;而YMDD变异组治疗前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未变异组;YMDD未变异组与变异组之间治疗前的患者性别、年龄和HBeAg状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V YMDD变异可能与患者治疗前ALT水平和HBVDNA含量有一定关系,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血清HBeAg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