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对哮喘小儿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98例2011年6月日-2012年6月日之间在我院接受哮喘治疗小儿的病历资料,并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其中34例患儿采用的是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的方法,28例采用的是单一孟鲁司特药物治疗的方法,36例采用的是单一布地奈德药物治疗的方法.分别将其命名为治疗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3组患儿持续性治疗3个月之后,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观察和对比3组患儿的治疗成效、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以上三组患儿在接受治疗之后,患者的各项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治疗组患儿的各项情况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A和B),三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4.12%(32/34)、67.86%(19/28)、77.78%(28/36),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和对照B组之间仅具有可比性。对照组2例患儿发生了不良反应,进行停药处理后,症状均消失,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的复发率情况分别为2.94%(1/34)、10.71%(3/28)、11.11%(4/36),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哮喘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也很小,因此,值得将该治疗方法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乡市高校大学生对乙肝基本知识的认知及态度,为加强大学生健康知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新乡市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1 569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新乡地区高校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乙肝基本知识,但对乙肝母婴传播概念模糊。近60.0%的学生认为乙肝患者生育的孩子一定是乙肝患儿,有54.0%的学生认为"小三阳"比"大三阳"好,有16.7%的学生对于乙肝的传播途径全部知晓;有24.5%的学生愿意和乙肝感染者住同一宿舍,有21.0%的学生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结婚。结论被调查大学生对乙肝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学校和社会应切实加强乙肝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消除学生对乙肝患者的歧视和盲目的恐慌。  相似文献   
3.
赵桂增 《双足与保健》2017,(24):101-102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大量甘露醇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大量甘露醇治疗。结果实验组患儿退热时间为(2.20±0.26)d,显著短于对照组时间(3.90±0.44)d,实验组手足疱疹消退与口腔溃疡愈合分别为(3.56±0.43)d与(2.88±0.72)d,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无效患儿为8例,显效患儿为12例,治愈患儿为10例。实验组中,1例无效。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7%与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量甘露醇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较为理想,安全性高,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相关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南省公众对安乐死的认知、态度及意向,为在该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知识宣传及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针对河南省公众特点,自行编制"河南省公众对自愿安乐死认知调查问卷",对1000位河南省公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社会学特征,对安乐死的认知、态度及意向。结果:75.6%的被调查者对安乐死有一定了解,不同职业的被调查者对安乐死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3%的被调查者赞成安乐死,52.6%的被调查者赞成安乐死合法化,并且学历越高者越倾向于赞成安乐死合法化(P〈0.05),医生的赞同率仅有36.8%。60.5%和58.8%的被调查者分别认为安乐死属于社会问题和伦理问题。结论:河南省公众对安乐死总体知晓率较高,多数人对实施安乐死和安乐死合法化持谨慎态度。普通公民应在现代医学伦理观的指导下正确看待安乐死。  相似文献   
5.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是一种非经典的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Ib类分子,是机体内重要的免疫耐受分子,有助于免疫逃逸或免疫细胞无能。HLA-G可限制性表达,生理条件下,HLA-G分布于免疫豁免组织细胞上,但在肿瘤及病毒感染等病理状态下,HLA-G在相应组织细胞上可获诱导性表达。因此,HLA-G的功能可能是有益的,因为当妊娠或移植时,HLA-G可保护其免受机体免疫系统伤害;同时,HLA-G也是有害的,因为它的免疫耐受功能同样可以被肿瘤或者病毒利用,从而保护它们免受机体的攻击,造成对机体的危害。近年来,人们对HLA-G参与免疫调节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就HLA-G在移植和肿瘤免疫耐受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应用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免疫球蛋白400mg/(kg·d),连用3d,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紫绀时间、咳嗽、喘息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IVIG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具有良好的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涛  赵桂增 《工企医刊》2007,20(2):23-24
目的:观察普米克令舒和万托林联合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62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2例给予普米克令舒和万托林联合吸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普米克令舒与万托林联合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有其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豫北地区肺结核患者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被确诊为肺结核的320例患者为结核组,该院同时期30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PCR技术和Sanger测序对结核组和对照组的HMGB1 rs1412125(-1615A/G)、rs1045411(+1177G/A)、rs2249825(+3814C/G)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通过对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四种遗传模型(共显性、显性、隐性和超显性)分析,研究HMGB1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的易感性。结果所有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两组间+1177G/A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485,95%CI:1.110~1.986,P=0.007),其基因型分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77G/A位点的共显性模型中,与GG基因型相比,AG基因型(OR=1.447,95%CI:1.025~2.041,P=0.035)和AA基因型(OR=2.812,95%CI:0.985~8.033,P=0.045)与肺结核的易感性相关;+1177G/A位点的显性模型[(AG+AA)vs GG,OR=1.524,95%CI:1.090~2.131,P=0.014]也与肺结核的易感性相关;在+1177G/A位点的隐性模型和超显性模型中,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615A/G和+3814C/G位点两组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P0.05)。结论 HMGB1基因rs1045411(+1177G/A)位点多态性可能与肺结核的易感性相关,其等位基因A可能是肺结核的易感基因,携带rs1045411(+1177G/A)A等位基因可能增加患肺结核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Ⅰ、Ⅱ两组,Ⅰ组60人,采用头孢拉定治疗;Ⅱ组60人,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结果经治疗后,Ⅰ组、Ⅱ组两组治疗方法都有着一定的功效,与治疗前相比,都有着一定的改善,两组相比较来看,Ⅰ组对照临床有效率为70%,Ⅱ组临床有效率为90%;Ⅱ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Ⅰ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Ⅱ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Ⅱ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Ⅰ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有着较好的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