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腹内肿块是常见病,一般多项开腹手术后经病理检查方能确诊,但在开腹之前应该有个近似的早期诊断,以便为手术和治疗做好妥善准备。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积累的粗浅经验向基层广大医生介绍一些线索和思路。1年龄:几岁以内的儿童最常见腹内肿物为肾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年龄偏高者腹内肿块多为上皮性癌症,育幼年之腹内肿块,应考虑恶性淋巴瘤或结核病。2部位:下腹内肿物女性首先考虑盆内生殖器官早做阴道内诊,在男性考虑膀俄、乙状结肠与直肠肿物应作指肛检查。脐部周围即腹中央部以小肠系膜淋巴群之肿物和结核块多见;胃大弯、大网膜及…  相似文献   
3.
关于手术后何时补钾争论已久,我国目前仍以传统观点即手术后3日以内不补钾为主.我们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此观点存在诸多弊端.本文通过对腹部急诊手术后48小时内患者血清钾值动态变化测定,研究探索关于急诊手术后的补钾时机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延迟性脾破裂(DRS)系指腹部外伤48小时后才有脾破裂症状表现者,占脾外伤的14%~20%,约占脾破裂的0.3%~l%,死亡率为l0%.DRS由于其伤情隐匿和病情变化突然,发展迅速,常致医生措手不及,是脾损伤中潜在危险性极大,后果极严重的损伤之一.为避免误诊、漏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 2004~2008年DRS l8例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Lhermitte-Duclos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44岁,主因"头昏、头晕,伴乏力、恶心,步态不稳1年"入院,神经科查体正常.MRI:右侧小脑半球可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大小约4.2 cm×4.8 cm×4.5 cm,病灶轮廓欠光整,境界尚清晰,周围无水肿;T1WI呈等低信号交替带,T2WI和脂肪抑制STIR序列扫描呈等高信号交替带,呈"虎纹"状改变.4脑室受压变形,幕上脑室扩大.增强扫描示病灶内可见多发血管性增强,病灶实质无明显增强.MRI诊断:右侧小脑Lhermitte-Duclos病(LDD).  相似文献   
6.
7.
IL-1不仅具有T淋巴细胞各种靶细胞作用,而且还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已证明它对某些细胞具有杀伤作用。IL-1存在于活性化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膜上,在体内与分泌IL-1有所不同。作者用各种单核细胞活性物质,将单核细  相似文献   
8.
过去对骨盆血管穿入性损伤的急救病人,通常使用纱布填塞以控制出血,然后用海绵棒(Sponge-sfick)或手指压迫止血,以便明确血管损伤部位,进行血管修补或结扎,但是用手指或海绵棒压迫止血稍有松动时,常可导致急剧大出血。 本文介绍的方法是首先切断右髂总动脉。并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本院疼痛门诊2007年9月~2011年6月期间诊疗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MRI数据,并进行统计学的对比分析.结果:67%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均有外伤史;间盘病变节段以L4/5和L5/S1为最常见;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在MRI上一般都有椎间盘低信号改变,常伴有高信号区(high intensity zone,HIZ)、软骨终板变性(Modic征)和Schmorl结节等.结论:MRI单节段间盘信号改变伴后外侧出现HIZ可以较可靠地说明该间盘为责任间盘;HIZ是较可靠的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标志性影像;Modic征和Schmorl结节在诊断中起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的非典型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表皮样囊肿,术前均行MRI平扫,其中2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ifus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CT检查5例.MRI增强扫描4例.结果 8例表皮样囊肿发生于桥小脑角2例,大脑纵裂2例,脑实质2例,颅骨2例.CT显示囊肿表现为均匀高密度2例;混杂密度1例;囊壁及囊内钙化2例.MRI平扫2例T1WI呈均匀高信号,T2WI呈稍高、高信号;3例T1WI和T2WI呈混杂信号;3例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1例DWI表现为高信号.4例MRI增强扫描显示囊壁显著环形强化和囊内不均匀强化2例,囊壁轻度强化2例.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非典型表现主要包括CT呈高密度、混杂密度、囊壁和囊内钙化,MRI T1 WI、T2WI呈高信号、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著环形强化,在诊断时应充分结合DWI检查,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