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1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不经胸食管钝性剥离拔脱术治疗26例咽下癌与高位食管癌,效果良好,术后5例发生开发症,其中颈部吻合口痿3例,暂时性咳呛1例,腹部切口局限裂开1例。手术死亡率7.6%(2/26)。介绍了手术方法,对不经胸施术、胃体缝缩、颈部食管胃Gambee氏吻合法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10例胸腺瘤中3例合并重症肌无力症,经手术治疗配合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9例治愈。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8岁。无明显诱因左上腹不适,隐痛卫周。钡透以“食管下段管腔狭窄”收治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胃病史5年,余无明显阳性体征、各种化验均在正常范围,EKG:正常范围。入院后纤维胃镜见:食管下端、贲门上方呈憩室样改变,前后壁向腔内形成半球状隆起,使食管腔变形,下端通过内镜时阻力增大,但隆起部位粘膜光滑、完整。诊断:①食管下端病变(考虑平滑肌瘤),②慢性萎缩性胃炎。于1995年10月9日行食管下段平滑肌瘤摘除术,术中见胸腔广泛粘连,分离至食管下三角,见一包膜完整之平滑肌瘤。多发性连为一体,如生姜样无规则…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1960年共接受大面积严重烧伤40余例,今从理论根据、临床分期与中医治疗等问题作一简述。严重烧伤发病的中医理论根据严重烧伤是一项极其错综复杂的疾病,不仅伤及体表,向内多损及五脏六腑。中医对其发病理论认为:“经伤时必受惊恐,外受火热毒侵,损及内脏”。内经上曾记载:“惊伤肝恐伤肾”,又云:“惊则气乱,恐则气陷”。这均说明了烧伤后肝肾等重要脏器及机体本身多受干扰,则其气化功能失去正常。因热为火,外伤皮肤甚至筋肉焦腐,将人体表阳逼向于内,血化为水,弥漫于外,皮表毛窍溶结,则不能达外,病情变速而恶,甚者可丧命。故当烧伤后,由于创面深浅不一,范围大小不等,但均有不同程度的神昏颠倒,产生心惊、发烧、口干,尿涩等表现,均足  相似文献   
5.
原发于胸骨之骨性肿瘤,多为恶性,预后较差,所以早施行根治切除术非常重要。我院自1962~1982年共收治各型胸骨肿瘤10例、经外科手术获得较好疗效。一、临床资料: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13~51岁;平均38.8岁。病程2~32个月;平均10.7个月,多为中、晚期。肿瘤位于胸骨柄者8例,位于胸骨体者1例,累及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8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14个月就诊。1年以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地出现进食后胸骨区灼痛感,无咳嗽、发热等表现,未诊治。病情进行性加重,近2个月进食、饮水难以下咽,伴呕吐,呈间断性发作。食管钡餐造影,示平T8、9、10见10cm粘膜破坏,充盈缺损,呈乳头巨细胞瘤形明显增粗的巨块影。初步诊断为食管癌(中下段、腔内型),拟行根治性三切口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经右胸探查,见食管肿瘤位于奇静脉弓下至贲门上缘,约12cm×6cm×5cm大小,质地较软,无明显外浸。常规游离食管,分别在胸上段及贲门部断开,切除全段…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术后存活5年的大量病例报道颇少。因食管癌患者多数就诊时已属晚期,虽经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其预后仍差。自1962年7月至1979年12月,日本东京国立癌中心医院(简称NCCH)收治食管癌患者共1,436例。其中手术治疗584例,进行根治性或姑息性手术切除者535例。手术率为40.70%,切除率占92.1%,手术死亡43例(死亡率占8.0%)。除外手术死亡,总计为492例;5年存活102例(5年存活率为20.7%)。以术后存活逾5年者为第1组,术后5年内死亡390例为第2组。  相似文献   
8.
背景:传统的外固定材料石膏绷带、小夹板及OCL夹板材料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组织相容性较差的缺点。 目的:观察新型医用悬吊复合式防敏透气石膏夹板临床应用中在皮肤过敏、压疮、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组织相容性方面的特点,并与普通石膏、小夹板及OCL夹板材料相比较。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回顾性分析,于2006-01/2008-01在深圳市宝安区石岩医院骨外科完成。 参试者:应用石膏夹板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四肢骨折患者225例,按使用外固定材料的不同分为4组,普通小夹板组42例,普通石膏绷带组83例,悬吊复合式防敏透气石膏组78例,OCL石膏夹板组22例。 干预:悬吊复合式防敏透气石膏组采用自行设计、由辽宁省大连市安力特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悬吊复合式防敏透气石膏夹板进行外固定;OCL石膏夹板组采用美国产OCL石膏夹板进行外固定;其他2组采用普通小夹板及普通石膏绷带进行固定。 主要观察指标: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皮肤过敏、肢体压疮等组织相容性指标。 结果:225例肢体固定时间4~12周,平均6.2周。悬吊复合式防敏透气石膏组患者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皮肤过敏及肢体压疮发生率低于其他3组(P < 0.05)。 结论:悬吊复合式防敏透气石膏夹板的组织相容性好,安全可靠,适用于骨折外固定。  相似文献   
9.
背景:传统的外固定材料石青绷带、小夹板及OCL夹板材料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组织相容性较差的缺点.目的:观察新型医用悬吊复合式防敏透气石膏夹板临床应用中在皮肤过敏、压疮、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组织相容性方面的特点,并与普通石膏、小夹板及OCL夹板材料相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回顾性分析,于2006-01/2008-01在深圳市宝安区石岩医院骨外科完成.参试者:应用石膏夹板治疗片获得随访的四肢骨折患者225例,按使用外固定材料的不同分为4组,普通小夹板组42例,普通石青绷带组83例,悬吊复合式防敏透气石膏组78例,OCL石青夹板组22例.干预:悬吊复合式防敏透气石膏组采用自行设计、由辽宁省大连市安力特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悬吊复合式防敏透气石膏夹板进行外固定:OCL石膏夹板组采用美国产OCL石膏夹板进行外固定:其他2组采用普通小夹板及普通石膏绷带进行固定.主要观察指标: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皮肤过敏、肢体压疮等组织相容性指标.结果:225例肢体固定时间4~12周,平均6.2周.悬吊复合式防敏透气石膏组患者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皮肤过敏及肢体压疮发生率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悬吊复合式防敏透气石膏夹板的组织相容性好,安全可靠,适用于骨折外固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分别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定向钻孔引流术。比较术后患者ADL分级和病死率。结果本组112例患者死亡28例,占25%,术后钻孔引流组患者病死率为3.4%,显著低于小骨窗开颅组、去骨瓣开颅组(P<0.05)。术后钻孔引流组Ⅰ~Ⅲ级患者显著多于小骨窗开颅组、去骨瓣开颅组(P<0.05)。结论应根据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血肿量等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