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2.
本文报告3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根据肉眼所见它们分别属于下面类型:1.输卵管囊肿型;2.输卵管—卵巢合体型,3.输卵管繖端型。初步讨论了病理诊断条件和肉眼及镜下特征,指出输卵管原发癌的预后不仅和综合性治疗有关,而且和肿瘤的病理形态学有关。  相似文献   
3.
临床讨论刘嘉祥医师本例为一10岁男性患儿,首发症状为头痛,相继出现发热,复视和呕吐,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总病程才1个多月。神经系统检查除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双眼底进行性加重之视乳头水肿,双眼外展受限),及脑膜刺激征外,其他未发现异常;入院第2天双侧脑室穿刺未成功,说明双侧侧脑室可能不扩大,其颅内压增高不是  相似文献   
4.
5.
病历摘要 患者,女,9岁,因进行性视力减退,右半身麻木无力2月余,于1979年7月19日入院。 患儿于入院前两个半月不慎自书桌上摔下,臀部着地,无昏迷及其他不适。半月后诉左眼视物不清,不久右眼视力也下降,同时感额部间歇性头痛,偶伴呕吐,多在服药后,呈喷射性。入院前一个月症状加重,左  相似文献   
6.
胃癌、癌前病变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10例正常胃粘膜、13例浅表性胃炎、10例肠上皮化生、11例不典型增生及16例胃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以DNA指数、增殖指数(PI)、荧光指数(FI)为分析指标.结果胃癌、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的FI值分别为1.866±0.096、1.143±0.060、1.050±0.074,与正常胃粘膜(0.602±0.077)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浅表性胃炎(0.898±0.052)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的FI值高于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P<0.05).不典型增生组织p53蛋白阳性率为25.0%(2/8),胃癌为68.4%(13/19),在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其异倍体的FI值、PI值和p53蛋白阳性率与二倍体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癌组织p53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癌前病变及正常胃粘膜组织;随病变向恶性转化,p53蛋白表达水平、PI值及异倍体率均增高.因此,检测p53蛋白表达水平对胃癌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视神经胶质瘤在眶内生长较为罕见,占眼眶肿瘤的6%,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它起源于视神经的神经胶质细胞,几乎所有的视神经胶质瘤均为级别低、分化好的纤维星形细胞瘤[1]。但是,肿瘤的生长方式及形态学特征常因是否伴有神经纤维瘤病而表现不同。例1:女,2岁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