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术前CTA主观及客观图像质量,探讨320排CT低管电压可变螺距(VHP)技术在TAVR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拟行主动脉瓣膜置换的96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采用320排螺旋CT VHP技术进行CTA检查。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80 kV组、100 kV组、120 kV组,各32例,对比剂用量分别为0.9、1.1、1.2 mL/kg,流速分别为3、3.5、4 mL/s。每组患者图像均采用迭代算法,图像质量评价采用主观(Likert 5法)和客观评估方法[CT值、SD值、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 CNR)]进行评估。比较3组间左、右颈总动脉,升主动脉根部,左、右股动脉层面的图像质量。结果:3组患者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扫描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主观评分差异仅在左、右股动脉层面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左、右颈总动脉及左、右股动脉层面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层面SD值及CN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80 kV组对比剂用量为(57.70±9.01)mL,低于100 kV组[(71.80±10.37)mL]和120 kV组[(75.20±11.08)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0 kV、100 kV、120 kV组患者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1 096.88±155.2) mGy×cm、(963.02±137.9) mGy×cm、(1 048.53±168.2) mGy×cm,有效辐射剂量的均值分别为16.45、14.44、15.73 mSv,以100 kV组患者接受的剂量最低,与80 kV组和120 kV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差义(P0.05)。结论:320排CT VHP技术中采用80、100、120 kV管电压均能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其中,采用80 kV时对比剂用量最少,采用100 kV时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最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1、分析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分布、厚度分布及其可能原因。2、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在管腔的重塑性。方法:3.0T MRI检查64例大脑中动脉M1段管壁成像(TOF-MRA 管壁断面成像),统计斑块所在位置及斑块的厚度。定义斑块面积比率=斑块面积/斑块所在层面管腔的截面积;重塑率=斑块所在层面血管的截面积/近远端正常血管截面积的平均;残腔率=剩余管腔面积/近远端正常管腔面积的平均。结果: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斑块最易形成环形及沉积在管腔的前下壁,斑块的厚度以0.5mm-1.5mm为主,占72.5%。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在管腔呈正性重构。结论:1、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斑块最易发生环壁及前下壁。斑块厚度以0.5mm-1.5mm为主。2、斑块面积比率与残腔率之间为负相关,管腔重塑率与残腔率无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运动校正(CardioCapture)算法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的前瞻性心电门控轴扫模式CCTA数据,对每例患者分别采用固定时相(A组)和最佳时相(ePhase)(B组)重建图像,并在ePhase条件下采用不同等级[level-3(C组)、level-5(D组)、level-7(E组)、level-9(F组)] CardioCapture算法进行图像重建。记录各组图像重建所需时间,测量各组图像右冠状动脉(RCA)、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以及胸壁肌肉组织的CT值及其SD值,计算各组图像上冠脉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5分制对RCA、LAD与LCX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比较心率≤65次/min(29例)时与心率>65次/min(29例)时6组图像RCA、LAD与LCX的主观评分,以及3支冠脉节段的可诊断(3~5分)率和优秀(5分)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图像客观指标的差异,Friedman检验评估各组图像之间主观评分的差异,卡方检验分析3支冠脉节段的可诊断率和优秀率,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结果:A组至F组图像重建时间分别为(28.80±0.17)、(28.61±1.00)、(90.92±0.20)、(123.48±0.78)、(156.86±1.35)和(190.08±5.19)秒。C组图像平均CT值、SD值、SNR以及CNR分别为(446.35±70.36)HU、(25.09±3.25)HU、18.02±3.33和16.22±3.43,与其它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当心率≤65次/min时,C组RCA、LAD和LCX的主观评分分别为(4.92±0.24)、(4.94±0.25)和(4.90±0.30)分,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图像冠脉节段的可诊断率和优秀率分别为100%和94.85%,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当心率>65次/min时,C组中RCA、LAD和LCX的主观评分分别为(4.83±0.26)、(4.95±0.12)和(4.90±0.34)分,C组中仅RCA的主观评分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指标与其它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图像上冠脉节段的可诊断率(100%)高于A组(9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图像上冠脉节段的优秀率(91.39%)高于A组(69.87%)和B组(83.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运动校正算法可提升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尤其是在心率>65次/min时可显著提升CCTA图像质量。推荐使用低校正等级(level-3)进行图像重建,可优化重建时间,并提高CCTA检查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