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阐述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 DCE-MRA)的原理及其在腹部大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32例腹部大血管3D DCE-MRA检查的影像资料,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团注试验:对比剂通过肾动脉水平腹主动脉内的高峰时间为17-23s;(2)正常表现3例,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分支;(3)腹主动脉瘤7例,均显示主动脉受累段不规则增宽及实际的动脉腔;(4)腹主动脉夹层18例,均显示内膜片、真假两腔以及分支动脉起源的位置,显示破口12处、再破口16处;(5)动脉粥样硬化3例,均显示腹主动脉迂曲,管径粗细不均;(6)髂总静脉血栓形成1例,左髂总静脉未显影。结论3DDCE-MRA是一种非损伤性血管成像技术,对腹部大血管病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不同年龄组正常人脑进行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探讨年龄因素对正常人脑白质及灰质核团ADCav值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放射性脑损伤提供不同年龄段ADCav正常值范围。方法:研究样本60例,分为<60岁和≥60岁两个年龄组,进行脑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并分别测量额叶和枕叶白质ADC值作为皮质下白质的代表,测量丘脑ADC值作为灰质团块的代表。结果:年龄<60岁组脑白质的ADCav值为(0.70±0.07)×10-3mm2/s,丘脑的ADCav值为(0.83±0.08)×10-3mm2/s;年龄≥60岁组脑白质的ADCav值为(0.73±0.10)×10-3mm2/s,丘脑的ADCav值为(0.84±0.06)×10-3mm2/s。两年龄组脑白质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丘脑间无统计学意义,白质和丘脑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①伴随年龄的增长,正常脑白质ADC值呈现微弱的增长趋势,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ADC值的增长趋势更为明显;②定量的ADC值分析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检测病变的发生、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③临床研究中在对照样本的选取上应注意年龄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所得数据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3.
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对50例肺部疾病胸部常规CT和高分辨率CT(HRCT)图像进行了对照分析。其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FP)8例,肺转移癌5例,支气管扩张15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5例,周围型肺癌7例,结果表明:HRCT在IFP、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CT(P<0.001),在对肺部原发或转移性肿瘤的显示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笔者还讨论了HRCT的检查技术和图像后处理,分析了影响HRCT的若干因素,指出通过缩小视野(FOV),减少象素做图像的重建放大显示肺部局部结构更为清楚方便,应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T imaging of primary large bowel lymphoma and evaluate the value of CT scan.Methods:CT reports of 8 patients with proven primary large bowel lymphoma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Plain CT scans were done on all patients, enhanced CT scans simultaneously with 5-10mm section thickness, and 5-10mm table increments in 6 cases. Results:Primary involved sites were on the cecum (n=3),the ascending colon (n=2),and the rectum (n=1). The tumor was found in multiple areas of the large bowel in 2 cases. CT appearance fell into 3 typical patterns in our study. The first was focal mass type in 2 cases, with one combined with intussusception and retroperitoneal adenopathy;the second was segmental annular involvement type in 3 cases, with one of them combined with mesenteric adenopathy; the last was diffuse involvement type in 2 cases. Multiple nodules were seen in the rectum in 1 case. Conclusion:CT was found to be accurate in detecting the primary sites and complications of lymphoma, and evaluating invasion of adjacent structures; Focal mass type, segmental annular involvement type and diffuse involvement type are the main patterns of CT features in the primary large bowel lymphoma; The features revealed by CT scan are suggestive of primary large bowel lymphoma in some cases.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一种核医学水源放射性污染智能防护系统,以有效控制民用放射性污水的排放,减少公共环境污染。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水源放射性管理规定对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标准,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电离辐射传感技术,自主研制一种智能化的放射性水源污染防护系统。结果:该系统无需人工干预,可实时防护放射性水污染,保障排放的废水放射性浓度<3.7×102Bq/L。结论:水源放射性污染智能防护系统可实现放射性废水排放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保证所排放废水的放射性浓度水平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5岁,有肺结核病史20a,停经2a。于2006年健康查体时行妇科宫颈细胞涂片疑诊宫颈癌。遂行宫颈椎切术,术后病理示(宫颈)鳞状细胞癌,术后未行放化疗。  相似文献   
7.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CT、MRI影像表现及其诊断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CT及MRI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对比分析 2 6例经脑脊液墨汁染色证实隐球菌脑膜脑炎头颅CT及MRI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早期CT及MRI表现为正常、弥漫性脑水肿、轻度脑积水 ;亚急性期及慢性期表现为脑萎缩、脑积水、胶状假囊、脑内多灶低密度区及异常信号区、隐球菌瘤 ,脑膜增厚、强化 ,以基底池、环池、侧裂池及四叠池为著 ;脑内强化血管影增多。结论 :CT及MRI检查对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病变部位、病理形态及变化、发展的阶段可提供定位的诊断依据 ,有助于临床分型、病期的判定、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8.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临床与MR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阳性特征,以帮助临床确诊。方法:17例脊髓型MS患者,均行MRI扫描。结果:MRI表现异常者13例。其临床表现为脊髓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病程中有缓解与复发,或呈慢性进展。MRI特点是TW1脊髓局限性增粗或信号不均匀,T2WI病变处伴有斑片状高信号,活动期病灶呈条状或斑片状增强,脊髓内病灶呈间断分布,与脊髓长轴一致,病灶呈偏心分布。结论;MRI的使用对脊髓型MS诊断有很大价值,结合临床表现不易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检查和血清CEA检测在结直肠癌术后诊断、随访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1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均进行了^18F-FDG PET显像,并对其中32例资料完整的患者血清CEA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1)结直肠癌的术后复发转移灶在^18F-FDG PET-CT图像上均表现为局部放射性摄取增高,呈团块状或点状,复发灶常沿肠管走行。(2)61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PET-CT最终正确诊断58例,其灵敏度为97.2%,特异性为92%,准确性为95.1%。(3)本组病例中,经过^18F-FDG PET-CT检查,对52.5%的患者修正了肿瘤分期或治疗方案。(4)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检测,术后组与术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升高组与术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18F-FDG PET-CT检查在诊断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修正分期和治疗方案及监测近期疗效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2)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血清CEA敏感性好,对监测疗效和复发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血压因素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血压因素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白质损害中的作用。患者35例,均有高血压病史。采用动态检测技术观察血压的变化。利用CT机影像密度计法测定大脑白质低密度范围、白质萎缩程度及全脑萎缩程度。对所得血压及CT结果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脑CT改变与高血压病程、24小时平均收缩压及收缩压波动密切相关,但各项血压指标在不同方程中的贡献率有所不同。大脑白质低密度范围与高血压病程关系最为密切,而脑萎缩程度与血压波动关系最密切。提示长期高血压是造成白质低密度的重要因素,而患者脑实质的丢失主要与血压波动有关。鉴于随测血压未能进入回归方程,所以强调动态监测患者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