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由于出血热病毒对肾脏的特异性损害,使HFRS(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的肾脏具有明显的易损性、超敏性和难愈性。如这类病人在诊断不明的情况下错误地使用了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将导致肾脏损害时间提前、程度加重、治愈率降低。结合我院5年来收治的244例入院前使用肾毒性药物的HFRS患者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显微镜辅助METRx通道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ULBD)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自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显微镜辅助METRx通道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ULBD)术治疗,统计有关手术观察指标(包括手术刀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等指标变化,根据VAS和ODI评定手术效果,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刀口均一期甲级愈合,无椎管内感染、血肿形成、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6例病例均获得术后3~6个月随访,取得较好疗效,该手术方式创伤较小,出血较少,术后疼痛轻,恢复较快。结论:显微镜辅助METRx通道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ULBD)作为微创手术,创伤小,减压充分,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无需内固定,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中高粘度骨水泥靶向封填、低粘度骨水泥二次推注技术在骨折线累及椎体边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筛选对象,通过相关标准及进一步CT检查筛选出56例存在骨折线累及椎体前壁或上下终板者纳入研究。其中男21例,女35例,年龄67~89(76.58±9.68)岁;56例患者术中均进行了骨水泥二次推注。首次推注仅用少量高粘度骨水泥对椎体边缘裂口进行靶向封填,二次推注时应用低粘度骨水泥均匀注满椎体。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41±10.30)min,骨水泥注入量(3.64±1.29)ml;56例病例获得了3个月以上随访。术前VAS为(7.21±2.41)分,术后3 d降低为(2.81±0.97)分(P<0.05)。56例患者中2例(3.57%)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1例向椎旁静脉渗漏,1例在封堵椎体裂口时通过裂口向椎旁轻度渗漏,2例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在椎体成形术中对于存在椎体前壁或终板破裂者,可采用高粘度骨水泥靶向封填、低粘度骨水泥二次推注技术以减少术中骨水泥渗漏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已婚,因停经42天伴下腹阵发性绞痛而就诊。患者有月经不调史,自5天前出现下腹部绞痛,以晨起时为著,呈阵发性,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查体:青年女性,心肺(一),下腹部正中轻度压痛,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给予HCG检查。结果阴性,行B超检查,示子宫内膜增厚,子宫腺管高度迂曲,呈“炎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s)患者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315例因胸腰椎OVCFs行PVP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男114例,女201例;年龄65~89岁,平均(76.97±4.92)岁;单椎体骨折216例,双椎体骨折85例,三椎体骨折14例。对患者行PVP治疗,术后追踪1年,观察患者术后1年内邻近椎体骨折情况,将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未骨折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Cobb角、是否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邻近椎体发生骨折的风险因素。结果 经过1年的追踪随访,315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出现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为12.4%。其中术后3个月内骨折者23例,术后4~6个月骨折者11例,术后7~12个月骨折者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基于Ⅰ型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的新型仿生人工骨膜修复材料在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伴游离骨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临朐县人民医院因外伤致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伴游离碎骨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是否同意术中使用人工骨膜修复材料进行分组研究,未使用者纳入对照组(n=54),使用骨膜修复材料者纳入观察组(n=66)。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定期复查X线,进行为期1年的持续随访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伴游离骨块中的患者应用人工骨膜修复材可促进骨折的修复愈合,减少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