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开展网络互动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级临床医学系学生66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3)和实验组(n=33),对照组采用网络课程教学为辅、课堂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课堂学习结合网络互动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病理分析题、简答题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要高,实验组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实时解惑、协作精神培养、分析能力培养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要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开展网络互动教学,教学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讲座式教学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实习的临床医学生共104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实习生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名。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LBL教学法,评价两组实习生出科考核成绩、满意度、自我评价。结果观察组实习生出科时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病例分析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3.784、79.278、50.870,P0.05)。观察组实习生对教学模式满意度为96.15%(50例),高于对照组的71.15%(3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849,P 0.05)。观察组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知识理解与记忆、病案分析能力、理论知识横向联系能力等自我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3.692、64.724、45.628、55.493,P 0.05)。结论采用PBL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应用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实验诊断学实习教学中应用基于案例学习(CBL结合基于问题学习(PBL)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以2018级临床医学系学生60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采取传统教学方法)与实验组(n=30,采取CBL结合PBL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简答题、理论成绩、病例分析题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包括学习兴趣、团队协作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实验诊断学实习课教学中应用CBL联合PBL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梅毒感染状况及流行特点,为临床梅毒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分析仪(CLIA)对2015年8月至2020年8月197429例住院患者进行梅毒抗体初筛,初筛阳性者进行TPPA和TRUST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7429例住院患者中,TPPA和TRUST试验均阳性者959例,阳性率为0.49%.梅毒感染患者中男性患者为546例,阳性率为0.53%;女性患者为413例,阳性率为0.44%;梅毒阳性率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阳性率之比为1.20:1,男性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20岁~39岁年龄段梅毒阳性率最高,但60岁~98岁年龄段阳性检出人数却最多,占住院梅毒感染者42.44%,不同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院临床科室均检出有梅毒阳性患者,妇产科阳性率最高,而神经内科阳性检出人数最多,不同科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36例梅毒感染者合并HIV感染阳性率为1.63%,与非梅毒感染者感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院住院患者梅毒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性别、年龄组、科室间以及HIV合并感染的梅毒血清学检测各具特点,应持续加强梅毒患者常规检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高危人群,降低医源性感染和职业暴露,控制梅毒的蔓延扩散.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在医学免疫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学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校2019级临床专业139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班(64人)采用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班(75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后,通过成绩考核和问卷调查的形式比较两班教学效果,并对雨课堂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班阶段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班(P<0.01)。实验班在自主学习环节中课件观看率、慕课观看率和习题作答率三方面均高于对照班(P<0.01)。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班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学习方式便捷和多样、理解重难点内容、临床应用、增强师生互动及团队合作方面优于对照班(P<0.05),且教学满意度与课件观看率、慕课观看率和习题作答率呈正相关(r=0.506,P=0.0001;r=0.335,P=0.0001;r=0.324,P=0.0001)。结论: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提升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专业转型的背景下,结合学校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进行课程改革并实践。通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共同讨论的学习风气、独立思考的自主意识及研究过程的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了当前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8.
专业转型的过程中,很多学校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综合实力上来,很少涉及“课程转型”这个带有操作性的实质问题。《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的主要课程之一,本文分析了专业转型背景下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及教学方法老套、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完善等,提出通过培训教师、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案等推动课程转型,以便于加强对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从而使《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的教学适应专业转型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讨论在本科临床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使用PBL教学法的具体作用和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实习生84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学先后书序,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2名,1组为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方法 ;2组为观察组,使用PBL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临床专业生物化学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生物化学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操作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教学满意度依次为95.24%和73.8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本科临床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使用PBL教学法能全面提升学生本科临床专业生物化学考核成绩,学生对PBL教学法反映普遍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微卫星技术对辽宁省6种近交系小鼠进行遗传质量分析.方法 根据 Mouse GenomeDatabase和相关文献选取10个多态信息丰富的位点和引物,进行PCR扩增和PAGE电泳,对小鼠的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 不同品系小鼠同一位点的扩增结果表现出多态性,同一品系同一位点表现单态性,所有小鼠的10个位点都处于纯合状态;遗传距离分析表明,C57BL/10与C57BL/6J小鼠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1021,遗传距离最远的是BALB/c与C57BL/10、C57BL/6J,分别为0.1635和0.1614.结论 运用所筛选的10个微卫星位点可以对近交系小鼠进行遗传质量检测,说明该方法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