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病人自控镇痛在癌性镇痛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焰  黄晓波  齐国华 《四川医学》2002,23(2):203-205
病人自控镇痛 (patient controlledanalgesia ,PCA)是根据Sechzer的“按需”(ondemand)止痛用药原则而提出的止痛治疗方案[1] ,即由病人自己控制的 ,小剂量使用镇痛药的方法 ,在遵循“按需止痛”的前提下 ,减少医护人员操作 ,减轻患者心理负担。PCA技术在术后镇痛 (postoperationanalgesia)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明显缓解术后疼痛 ,减少镇静和嗜睡 ,促使患者迅速康复 ,减少了护理和住院时间 ,病人有较高的满意度[2 ] 。80年代中期 ,PCA技术开始应用于癌性镇痛 ,特…  相似文献   
2.
肺癌患者血小板粘附分子CD31和CD62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癌细胞能诱导血小板的粘附与解离,在肿瘤细胞转移中起重要作用^[1]。血小板提高肿瘤转移的机制之一是通过调节、增强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及与内皮细胞膜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肺癌患者血小板粘附分子CD31和CD62的表达情况,探讨血小板粘附分子与肿瘤进  相似文献   
3.
肺、肾上腺重复癌并脑转移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性 ,5 8岁。因痰中带血 ,右侧胸痛 3月入院。胸部CT示右肺尖有一约 5 .0cm× 4.0cm× 4.0cm软组织影。行右侧剖胸探查 ,右上肺叶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右上肺低—中分化鳞癌 ,伴肺门淋巴结转移。术后分期ⅡB(T2 N1 M0 )。术后 40天开始放疗 ,肿瘤组织量 46Gy。因出现左侧腹痛 ,腹部CT示左肾上腺圆形占位性病灶 ,大小约 5 .9cm× 8.0cm ,考虑左肾上腺转移瘤可能性大 ,行超声引导下左肾上腺区肿块穿刺 ,活检查见癌细胞 ,给予CAP方案化疗 1个周期并左肾区放疗 1疗程 ,复查CT示左肾上腺肿块增大。行左肾上腺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内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Ⅱb~Ⅳ期NSCLC患者肿瘤组织内ERCC1的表达。所有患者接受至少2个周期以上的GP方案化疗,对患者化疗后的中位生存期(MST)及化疗后反应率(RR)进行评估。结果 51例患者ERCC1的阳性表达率为43.14%(22/51)。ERCC1表达阳性组化疗后的RR和MST分别为50.0%、17个月,与阴性组RR(31.04%)、MST(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877,P=0.1695;χ2=1.6767,P=0.1954)。结论 ERCC1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能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化疗中受益,调控ERCC1表达逆转耐药的策略,将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转移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技术测定117例肺癌患者血清中12种肿瘤标志物(AFP、NSE、CEA、CA125、CA199、CA242、Cal 53、ferritin、free-PSA、PSA、及HCG)的水平.其中转移组88例,未转移组29例,并对其预后进行了随访.结果:转移组的阳性率为67.1%(59/88),显著高于未转移组27.6%(8/29)(P=0.0002);2年随访发现:肿瘤标志物阳性患者死亡率为95.31%(61/64),显著高于阴性组55.56%(25/45)(P=0.0000).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以作为临床判断肺癌转移的指标,对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与ERCC1表达相关的因素及其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78例患者ERCC1的阳性表达率为47.44%(37/78),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癌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以及肿瘤大小均无关;ERCC1阳性组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ERCC1阴性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7);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ERCC1表达状态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存在ERCC1的表达,ERCC1表达阳性者中位生存期长于ERCC1表达阴性者。ERCC1蛋白检测对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NP和MV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 恶性肿瘤之一。肺癌中80%为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其中70%~80%确 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因此化疗在NSCLC的综合治 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NSCLC的疗效,延 长患者生存期,一直是肿瘤研究中的热点话题。我院 自2000年1月~2003年6月用NP(长春瑞滨NVB 顺铂DDP)方案治疗晚期NSCLC20例,与同时期 用MVP(丝裂霉素MMC 长春地辛VDS DDP)方 案治疗的晚期NSCLC20例进行疗效及毒副反应比 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入选条件.经病…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42例临床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结外型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率66.7%,发病部位以韦氏环、鼻腔最多见,其次为皮肤和胃肠道:29例行综合治疗,手术 化疗和/或放疗22例(5例联合生物治疗),治疗 化疗7例;随访40例(95.2%),尚有24例健在,生存5年以上者8例,Ⅰ、Ⅱ期占75.0%。结论:结外型淋巴瘤易误诊,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韦氏环、鼻腔及皮肤最易受侵犯,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唯一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特尔津)对肺癌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用rhG-CSF治疗30例肺癌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患者,随机与用其他口服升白细胞药物治疗30例肺癌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rhG -CSF和其他口服升白细胞药均能使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白细胞数恢复至正常范围(4×109/L),但rhG-CSF组白细胞数回升至正常的时间比其他口服升白细胞药物组明显缩短(P<0.002),且其继发性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299).结论:rhG-CSF可有效治疗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并能减少继发性感染机会,有利于化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红景天在肿瘤患者化疗中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调节作用.方法: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用红景天连服20天,同时使用胸腺肽和空白对照对比观察72例肿瘤患者化疗前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1、2组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无下降(P>0.05),对照组的细胞免疫功能有下降(P<0.05、P<0.001),三组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均无变化(P>0.05).结论:联合服用红景天能使肿瘤患者在肿瘤治疗中的细胞免疫保持相对的平稳,红景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