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雪君  谭美红  胡兴云 《河北医药》2010,32(21):2993-2995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对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拔除气管导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Ⅱ或Ⅲ级择期行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E组)、硝酸甘油组(N组)和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组(EN组),每组20例。E组:拔除气管导管前2min静脉注射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1.0mg/kg;N组: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泵入瑞芬太尼、丙泊酚,立即泵入硝酸甘油0.2~0.5μg·kg-1.min-1,拔管前2min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5ml;EN组:停止泵入瑞芬太尼、丙泊酚,立即泵入硝酸甘油0.2~0.5μg·kg^-1.min^-1,拔管前2min静脉注射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1.0mg/kg。所有患者连续监测心电图(EC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并计算心率和收缩压乘积(RPP)。结果与给药前比较:E组SBP、DBP、RPP于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1min显著性升高(P〈0.05),而HR无显著性变化(P〉0.05);N组HR、RPP于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1min显著性升高(P〈0.05),而SBP、DBP升高无显著性(P〉0.05);EN组HR、SBP、DBP、RPP于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1、5min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EN组相应时点比较,E组SBP、DBP、RPP于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1min显著性升高(P〈0.05),但HR无显著性变化(P〉0.05);N组HR、RPP于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1min显著性升高(P〈0.05),而SBP、DBP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可有效抑制高血压患者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拔除气管导管期间不良心血管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脂代谢紊乱患者心脑血管风险及应用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12~2014-12的54例高血压伴脂代谢紊乱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高血压伴脂代谢紊乱组,另选取54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为研究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效果,再将54例高血压伴脂代谢紊乱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疗程8周。比较高血压伴脂代谢紊乱组与高血压组心脑血管风险,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结果高血压伴脂代谢紊乱组心室肥厚发生率38.89%、冠心病发生率33.33%,高于高血压组的20.37%、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伴脂代谢紊乱患者心脑血管风险较高,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脂代谢紊乱,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调节血脂水平,不良反应可耐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输注高渗氯化钠溶液对前列腺电切患者胃黏膜灌注的影响和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的发生率。方法 TURP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Ⅰ组为实验组输注高渗氯化钠溶液,Ⅱ组为对照组输注氯化钠溶液。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电解质、胃内二氧化碳分压(PgCO2)和胃黏膜pH(pHi)变化,记录两组患者的TURS发生率。结果 T60时点Ⅱ组平均动脉压、血Na^+、胃黏膜pHi显著低于Ⅰ组(P〈0.05),而PgCO2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出现4例电切综合征(TURS),而Ⅰ组无一例。结论输注高渗氯化钠溶液能改善胃黏膜灌注,预防TU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谭美红 《现代医院》2007,7(8):59-60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注射用清开灵(冻干)治疗老年急性脑血栓形成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老年急性脑血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8例静脉滴注疏血通联合用清开灵(冻干)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1疗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评价、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以及神经功缺损程度(NFD)等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NFD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也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疏血通合注射用清开灵(冻干)治疗老年急性脑血栓安全性好,疗效优于静滴丹参,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以来,七氟醚具有吸收和恢复快、血气分配系数低及小刺激性等优点,是运用于临床的吸入全身麻醉新型药,而芬太尼是属强效麻醉性镇痛药,为阿片受体激动剂,镇痛作用产生快,但时间持续较短,运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同时也运用于麻醉前、中、后的镇静与镇痛。因此,运用二者麻醉复合兼具了七氟醚的苏醒恢复快及芬太尼的强效镇痛的特点,本文通过研究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医护人员应用两者复合的可行性,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时,预先输注高渗氯化钠能预防电切综合征(TURS)的发生.方法 选择行TURP的患者6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两组,Ⅰ组为实验组,输注3%高渗氯化钠2ml/(kg·h),Ⅱ组为对照组,输注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手术开始后30min(T30)、60min(T60)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aO2)值;同时检测电解质、血浆渗透压和动脉血气的变化;利用胃内张力计测定胃内二氧化碳分压(PgCO2)和胃黏膜pH(pHi);观察两组患者的TURS发生率.结果 与术前(T0)相比,Ⅱ组MAP、HR、血Na+、Cl-、血浆渗透压、胃黏膜pHi在T30、T60时明显下降(P<0.05),胃黏膜PgCO2在T30、T60时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T30、T60时点Ⅱ组MAP、HR、渗透压、Na+、Cl-、胃黏膜pHi显著低于Ⅰ组(P<0.05),而PgCO2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有4例患者出现TURS,Ⅰ组无一例发生TURS.结论 术前预先输入高渗氯化钠可以改善组织灌注,预防TU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社区干预在颈动脉斑块伴脂代谢紊乱人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186例颈动脉斑块伴脂代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运动生活方式指导,观察组给予基础治疗以及强化社区健康管理综合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Crouse积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遵医行为。结果治疗1、2年后观察组颈动脉斑块积分(3.46±2.13)cm、(3.07±2.49)cm低于对照组(4.56±2.26)cm、(4.43±2.51)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年、2年后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健康管理综合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改善生活方式,从而使血脂达到正常水平,延缓颈动脉斑块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吸氧、利尿、祛痰、平喘、保持呼吸功能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和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垆〈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凝血酶原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纳洛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美红   《中国医学工程》2011,(9):134-134,137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提出并分析消毒供应室应注意的细节问题。结果总结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质量中的细节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结论护理质量重在于务实,要以注重细节的态度从细微处着手抓细节管理,不断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效果,以确保医疗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和曲美他嗪,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心电图及心绞痛发作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2.0%和62.0%,对照组为74.0%和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ST段下降导联数、ST段下降的数值总和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仅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