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所致的宫颈癌前病变(CIN)和宫颈癌患者体内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INⅠ级、CINⅡ级及CINⅢ级患者各20例和宫颈癌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为HPV阳性,另选20名HPV阴性的正常女性作为对照;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中IL-17;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中IL-17+CD4+细胞。结果 CINⅠ组和CINⅡ组血清中IL-17分别为(143.6±27.3)pg/ml和(127.7±33.1)pg/ml,对照组为(48.5±11.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组和宫颈癌组血清中IL-17分别为(210.9±22.4)pg/ml和(239.6±41.5)pg/ml,不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CINⅠ组和CINⅡ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和CINⅡ组的IL-17+CD4+细胞分别为(1.92±0.26)%和(2.16±0.98)%,对照组为正常对照(0.37±0.0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组和宫颈癌组的IL-17+CD4+细胞分别为(3.74±0.34)%和(4.03±0.41)%,与CINⅠ组和CINⅡ组相比,其表达进一步增高(P<0.05)。结论血清IL-17水平的上升和IL-17+CD4+细胞数量的增加对HPV所致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恶性程度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新辅助化疗(NACT)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随访观察。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28例晚期上皮性卵巢癌依据术前评估能否进行理想细胞减灭术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无法进行理想细胞减灭术,故先给予NACT,之后行肿瘤细胞减灭及常规化疗;对照组可进行理想细胞减灭术,给予肿瘤细胞减灭术及常规化疗。6~8个化疗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以及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糖类多肽抗原125(CA_(125))变化,随访3年统计生存率及复查HE4、CA_(125)。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1.64%,对照组总有效率41.7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704,P0.05)。治疗后,两组HE4、CA_(125)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生存率89.55%(60/67),对照组生存率80.33%(49/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94,P0.05),但两组HE4、CA_(1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观察组生存率73.13%(49/67),对照组生存率50.75%(3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89,P0.05),两组HE4、CA_(125)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CT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可提高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联合来曲唑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性激素、炎性因子、糖类抗原125(CA12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嘉兴医院收治的9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只服用来曲唑(每次1片,每天1次,连用6个月),观察组合并应用来曲唑与地屈孕酮(每次1片,每天2次,连用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产素(LH)、雌激素(E2)、孕酮(P)及CA125水平,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VEGF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E2、P、IL-6、TNF-α、CA125、VEGF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E2、P、IL-6、TNF-α、CA125和VEGF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屈孕酮联合来曲唑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E2、P、炎性因子、CA125及VEGF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嘉兴市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现状,为完善保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嘉兴市2009年~2013年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数据报表分析,探讨现状及管理结果,并提出合理化完善方案。结果:嘉兴市流动产妇2013年建册率、产检率、探访率、系统管理率分别为77.53%、88.26%、88.55%、76.85%;2009年至2013年4项指标均逐年增长,产妇共121 763人,建册率、产检率、探访率、系统管理率平均为67.39%、73.00%、73.42%、62.66%;嘉兴市流动产妇2013年围产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0.72%、0.73/万;2009年至2013年两项指标逐年降低,5年间平均产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0.94%、1.8/万;产前检查平均花费(1 183.32±232.43)元,平均接受孕产相关健康宣教(1.39±0.32)次。结论:嘉兴市流动孕产妇保健管理质量逐年提升,需通过加大政府投入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保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6.
舒适护理在输液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适是个体在其环境中保持一种平静安宁的精神状态,是身心健康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的感觉。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使人无论在心理、生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我院自2005年6月至12月,将舒适护理运用到输液病人中,使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心情舒畅,对输液治疗充满了信心,在心理上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从而加速了疾病的愈合。具体实施过程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睾丸Leydig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Leydig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对其影像学特点与病理表现进行分析.MRI多序列、多方位扫描4例,CT平扫2例,其中1例加做CT增强.病理学组织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vimentin、α-inhibin、Melan-A、PLAP、CR、EMA、S-100、CD117、CD10及Ki-67瘤细胞的阳性率,血清肿瘤标志物AFP、β-HCG及CEA的检测.结果:T2WI序列肿块呈低信号或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T1WI呈等信号或混杂高低信号,边界清晰;CT呈稍高密度或高低混杂密度,增强后显著强化,肿块周围有正常的睾丸组织.病理显示肿瘤细胞呈多角形,胞质丰富红染,呈片状、巢状、梁状分布,可伴有片状坏死,间质内见毛细血管、血窦、黏液样基质及纤维组织;免疫组化提示vimentin、α-inhibin、Melan-A均阳性.结论:睾丸Leydig细胞瘤多发生于睾丸的外周部位,边界清晰,肿瘤周围有正常的睾丸组织,血供丰富,强化显著,CT或MRI检查有利于其良恶性的鉴别,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桂茯胶囊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谭细凤 《医学争鸣》2002,23(18):1697-1697
1 临床资料 我院 1998- 0 6 / 2 0 0 0 - 12 ,用桂枝茯苓胶囊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6 8例 ,现报道如下 :年龄 18~5 0 (平均 39)岁 .病程 0 .5~ 6 a,其中盆腔炎性包块 16例 ,包块大小 3.0~ 6 .2 mm3 ;盆腔结缔组织炎 38例 ,附件炎 14例 .所有患者或有流产史 ,其他宫内手术操作史 ,不洁性生活史 ,或带宫内节育器 .给予 po桂枝茯苓胶囊 (桂枝 10 g,茯苓 10g,牡丹皮 6 g) ,每次 0 .5 ,每日 3次 ,同时给予中药保留灌肠 ,处方 :红花 12 g,黄芩 10 g,败酱草 10 g,赤芍 10 g,生地 10 g,蒲公英 10 g,陈皮 4g,青皮 4g,三棱 10 g,莪术 1…  相似文献   
9.
谭细凤  张坚贞 《医学争鸣》2005,26(23):2208-2208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5岁,绝经15 a,因右下腹疼痛、局部皮肤红肿3 d在当地医院诊治,考虑右下腹软组织感染,给予抗炎治疗,效果不佳.1 mo后发现右下腹肿块,于2004-12-11转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10.
谭细凤 《武警医学》2008,19(11):1027-1028
我科从2001年12月~2006年10月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内科疾病并发子宫异常出血1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