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表征上火人群血清代谢组的特异性变化,为进一步探索上火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30例上火和24例非上火人群血清样本,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技术对血清中代谢物进行检测,并结合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SC-PLS DA)和t检验挖掘上火后发生显著变化的血清代谢物,进一步进行结构鉴定,解释上火状态下的人体代谢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结果]结合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分析手段筛选出上火与非上火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的代谢物,部分代谢物结构已经确认,主要是脂类物质,包括2种磷脂酰胆碱(34:1和38:7)、2种溶血磷脂酰胆碱(18:1和16:0)、1种磷脂酰乙醇胺(34:2)、1种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2)、2种鞘脂(44:2和40:2)、1种甘油三酯(53:3)及胆红素等。[结论]利用LC-MS技术从整体水平上探讨上火人群血清代谢谱的变化,发现多种脂质和胆红素有一定程度地下降,可能与上火人群体内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联用技术探究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脂肪酸代谢变化及祛浊通痹方对其影响。[方法]以高脂饲料饲喂法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分别采用别嘌醇和祛浊通痹方干预3周,收集末次给药24h后的大鼠全血,利用GC-MS对所有大鼠血清中31种脂肪酸含量进行检测,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间脂肪酸含量的差异。[结果]与正常(N)组比较,模型(M)组大鼠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伴随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下降,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含量显著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M组比较,别嘌醇和祛浊通痹方干预后,别嘌醇(T1)组和祛浊通痹方(T2)组大鼠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上述脂肪酸含量则升高(P<0.05)。与N组比较,T1组亚麻酸、神经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T2组亚麻酸、神经酸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大鼠存在脂肪酸代谢紊乱,尤其是单不饱和脂肪酸下调明显;别嘌醇和祛浊通痹方均可改善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脂肪酸代谢,而且祛浊通痹方对亚麻酸和神经酸等脂肪酸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笔者通过理论研究和临床观察认为产后风湿兼有"郁"的存在,通过气机郁滞和情志抑郁来分析产后风湿兼"郁"存在的病机,提出注重补虚舒郁、气血同治、调和营卫、调护情志、移情易性的治疗策略,期望为产后风湿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