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突发性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性聋是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血液循环障碍可能是其病因之一[2],为此对临床上诊断为突发性聋的病例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检测,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收集1988年11月~2001年1月本院确诊和治疗的突发性聋病人38例,年龄10~73岁,平均46岁,其中女16例,男22例。对照组健康人88例,其中男44例,女44例,年龄20~60岁,平均40岁。1.2 方法:清晨空腹采血4ml,用肝素抗凝血;不加抗凝剂干管血2ml。抗凝血用上海医科大学提供LIANG…  相似文献   
2.
1700例血液标本检测Anti—HCV分析谭佩仪丙型肝炎为非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一般认为它与输血有关,10~15%存在母婴、夫妇间的传播[1]。丙肝的危害性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此,近年来我国已逐步开展丙型肝炎的检测。现将作者从1993年6月到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溶性选择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77例脑梗死和28例正常人可溶性E-,P-和L-选择素(sE- ,s P-和sL-选择素)血清水平,并分析它们与脑梗死部位、大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合并症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sE-和sP-选择素血清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大、小面积梗死组选择素水平均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组,脑梗死合并感染者sL-选择素水平亦明显升高. 不同脑梗死部位及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间各可溶性选择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可溶性选择素与脑梗死临床变化有较密切关系,测定它们血清水平有助于脑梗死病情变化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戊型肝炎病毒一般认为是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NANB)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原[1],而其他传播途径这方面报导较少,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解戊型肝炎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本文对从1997年5月到1998年6月采集的1731份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对各型肝炎...  相似文献   
5.
心源性哮喘和外源性哮喘患者血清IgE的测定何钟梁陈德雄谭佩仪(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广州510260)刘志刚崔晓民(江西医学院变态反应性疾病研究室南昌330006)心源性哮喘是左心功能不全时产生的一种陈发性呼吸困难,并伴有哮鸣音;外源性哮喘是由于患者...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病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28 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并观察急性期与恢复期的动态变化。结果 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有异常变化,CD4 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 0.05),其中脑梗死组升高更明显,60~69 岁组与70 岁及70 岁以上组比较无差异,而CD8 在脑梗死70 岁及以上组较60~69 岁组明显下降(P< 0.05);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之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差异比较无显著意义。IgG、IgM 水平在两组患者中均有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 或P< 0.01),在脑出血组下降更明显,恢复期有明显改善。结论 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的改变,脑梗死患者以T细胞亚群改变较明显,而脑出血患者则以免疫球蛋白改变更明显,早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对防治脑血管病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ELISA法检测HBsAg的室内质控方法 .方法 用ELISA法检测0.5 ng/ml的HBsAg质控血清,采用Shewhart-cusum联合质控图制作质控图,结果 检测浓度为0.5 ng/ml的HBsAg质控品的s/co均值为1.879,s为0.205,告警限k为均值士1s,分剐是1.674和2.084,失控限h为均值±2.7s,分别是2.433和1.325.结论 Shewhartcusum联合质控图对于容易出现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定性ELISA方法 较为适用,并且准确区分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有助于临床实验室采取相应的措施有针对性的进行改正.  相似文献   
8.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status of fibrinolytic inhibition in patients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complicated with type II diabetes mellitus (NIDDM) 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fibrinolytic inhibition to the clinical prognosis. Methods Type II diabetes mellitus was defined by ADA 1997/WHO 1998 criteria. Th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s that included 39 patients of ACS with 20 cases of acute myocardiac infarction (AMI), 36 patients of ACS + NIDOM with 20 cases of AMI. Twenty cases of healthy people were randomized to control group. The plasma level of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 - PA),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 - 1 (PAI - 1) and plasma D - dimer were detected by using elisa technique. The index of statue in fibrinolysis was detected with the plasma level of D -dimer and the rate of PAI - 1/D - dimer in percentage. This index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fibrinolytic inhibition and the clinical outcome in all the patients with AMI in treatment groups. The clinical ou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合并Ⅱ型糖尿病(NIDDM)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医介入溶栓治疗对改善纤溶受抑及临床预后的作用。方法:分正常对照组20例,治疗组分非糖尿病AMI组23例,非中医介入NIDDM+AMI组22例,中医介入NIDDM+AMI组24例。中医介入患者按证属与溶栓同步给与生脉或参附注射液,与抗凝治疗同步给于葛根素注射液。检测各组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D—dimer)的血浆水平并计算PAI-1/D—dimer百分比。观察中医介入溶栓治疗后纤溶的指标和临床预后。结果:Ⅱ型糖尿病AMI患者PAI-1显著高于对照组及非糖尿病AMI组P〈0.05,D—dimer上升幅值则显著低于非糖尿病AMI组P〈0.05,PAI-1/D-dimer比值百分数也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及非糖尿病AMI组P〈0.01。中医介入NIDDM+AMI组,中医介入溶栓后,PAI-1,D—dimer及PAI-1/D—dimer的纤溶及临床指标与非糖尿病AMI组比较无显箸差异,P〉0.05,非中医介入NIDDM+AMI组的纤溶及临床指标与非糖尿病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介入治疗可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纤溶受抑状态及临床预后。D—dimer及PAI-1/D-dimer百分比能反映Ⅱ型糖尿病AMI患者纤溶受抑状态及对治疗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合并糖耐量减低 (IGT)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纤溶受抑状态及其对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非糖尿病 ACS组 39例 ,IGT+ACS组 37例 ,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NIDDM) +ACS组 36例 ;同时设正常对照组 2 0例 ,检测各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及D 二聚体的血浆水平 ,并计算 PAI 1/ D 二聚体百分比。观察各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及预后。结果 :IGT+ACS及 NIDDM+ACS组的 PAI 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 ACS组 (P均 <0 .0 5 ) ,而 D 二聚体上升幅值则显著低于 ACS组 (P<0 .0 5 ) ,两组 PAI 1/ D 二聚体比值也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 ACS组(P均 <0 .0 1)。两糖代谢异常组溶栓再通比例显著低于 ACS组 (P<0 .0 1) ,泵衰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 ACS组(P<0 .0 5 )。结论 :IGT的 ACS患者存在纤溶受抑状态。 D二聚体血浆水平结合 PAI 1/ D二聚体比值能反映患者纤溶受抑的状态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