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针刺治疗偏头痛及其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对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针刺C1~T4夹脊穴、太阳、头维等治疗偏头痛,心率变异频谱分析(SAHRV)测定ANS功能。结果: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94.3%,西药对照组76.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ANS功能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治疗组治疗后与正常人组ANS功能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改善偏头痛患者ANS功能。  相似文献   
2.
3.
针刺足少阳经经穴为主治疗偏头痛3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针刺足少阳经经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探讨足少阳经经穴的特异性及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足少阳经经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针刺足少阳经经穴能有效缓解偏头痛的症状,有效改善头痛强度等级、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指数.结论:针刺足少阳经经穴能有效地治疗偏头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接受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学员的调查研究,分析了乡村医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总结出了目前的乡村医生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了优化教学课程设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提出了适宜于乡村医生学历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进一步全面提高乡村医生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与培养目标提出了可行性的教学改革与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腕踝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新腕踝针针刺,对照组采用传统腕踝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平均起效时间及持续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腕踝针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腕踝针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湘江衡阳段水体中总放射性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数据进行放射卫生学评价。方法 利用241Am和KCl作为总α、β放射性测量的标准物质,采用中等厚度相对测量法测量衡阳段湘江水中总放射性水平。结果 水样中总α放射性水平为0.0012~0.058 Bq/L,总β放射性水平为0.013~0.3742 Bq/L,经方差分析,各水样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水样中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可知湘江衡阳段水体未受到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背景:以往研究认为,刺激坐骨神经及中枢神经受伤可使神经肽Y含量发生改变,神经肽Y对破骨细胞产生作用,影响骨代谢.目的:验证双侧坐骨神经、股神经失神经及固定后神经肽物质对大鼠双侧胫骨骨密度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9/11在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完成.材料:10周龄SD雄性大鼠96只,体质量220~250 g,用于制备失神经支配模型.方法:96只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32只.①失神经支配组:切断大鼠两侧后肢坐骨神经和两侧股神经,远端游离5 mm,缝合切口.②固定组:大鼠切断神经,程序同前,继之采用管型石膏固定.③对照组:行假手术,仅暴露神经,然后缝合伤口.主要观察指标:实验期间大鼠的一般情况.造模后1,10,30,60 d每组分别处死大鼠8只,观察双侧胫骨骨密度和神经肽Y的变化及神经肽Y水平与骨密度水平的相关性.结果:96只SD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失神经后神经肽Y含量先降低,后升高,随着失神经支配时间的延长,神经肽Y持续升高,超过正常水平.②固定组神经肽Y含量先升高,后下降,但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逐步升高并超过正常水平.⑧随着神经肽Y含量变化,大鼠双侧胫骨骨量也相应发生改变,大鼠失神经、固定30 d后双侧胫骨骨密度明显下降.失神经及固定后神经肽Y与骨密度含量变化高度相关(P<0.01).结论:失神经支配及固定后大鼠神经肽Y含量变化均与骨密度改变具有高度相关,故可认为神经肽Y可作为骨质疏松形成的关键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背景:大量研究认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具有刺激成骨、增加骨量,促进神经再生等诸多功能,然而不同制动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规律及对骨质疏松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目的:观察失神经固定后神经肽物质对大鼠骨密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9/11在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完成.材料:10周龄SD雄性大鼠96只.体质量220~250 g,用于制备失神经支配模型.方法:96只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批,每批4组,每组8只.失神经支配组:大鼠麻醉后,先于俯卧位行两侧后肢股外侧切口,于股骨转子水平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再置大鼠于仰卧位,行两侧股正中纵切1:3,于腹股沟韧带水平切断大鼠两侧股神经,远端游离5 mm,缝合切口.固定组:大鼠崮定与失神经支配手术同时进行,麻醉后应用管型石膏分别固定1,10,30,60 d.对照组行假手术,即在造模过程中仅暴露神经,然后缝合伤口.主要观察指标:实验期间大鼠的一般情况;造模后1,10,30,60 d各组大鼠胫骨骨密度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与骨密度水平相关性.结果:96只SD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失神经造模后两后肢无主动屈伸功能,前进时以臀部肌群帮助行走,后退时靠,腰腹部肌群收缩代偿,活动量显著减少.固定组大鼠精神好,活动时后肢拖地.对照组大鼠无明显异常.②造模后10,30,60 d失神经支配组大鼠胫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0.01);而固定组仅造模后30 d时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后10,60 d固定组高于失神经支配组(P<0.05~0.01).③与对照组相比,失神经支配组、固定组造模后30,60 d骨密度降低(P<0.05~0.01):失神经支配组和固定组造模30 d时骨密度开始下降,60 d后下降明显,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0.01).④失神经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骨密度水平变化高度相关(P<0.05):而固定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骨密度水平变化相关程度不高.结论:神经的完整性是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维持正常的关键,动态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失神经性骨质疏松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失神经、固定对大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及骨密度的影响,探索失神经和固定引起的骨质疏松的可能机制。方法:10周龄SD雄性大鼠9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时间点,每时间点8只。失神经支配组接受双侧坐骨神经和股神经切断术,固定组大鼠双侧后肢利用石膏管型固定,对照组大鼠接受假手术。主要观察指标:造模后第1、10、30、60天各组大鼠胫骨骨密度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与骨密度水平相关性。结果: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造模后第10、30、60天失神经支配组大鼠胫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0.01);而固定组仅造模后第30天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后第10、60天固定组高于失神经支配组(P<0.05—0.01)。②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失神经支配组、固定组造模后第30、60天骨密度降低(P<0.05—0.01);失神经支配组和固定组造模第30天骨密度开始下降,60d后下降明显,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③失神经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骨密度水平变化高度相关(P<0.05);而固定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骨密度水平变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失神经可导致骨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下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下降是失神经性骨质疏松的可能机制之一;固定引起的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云班课结合TBL的教学模式应用于经络腧穴学的实训教学中,探讨其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16级针灸推拿学专业的64名学生作为云班课结合TBL模式的教学组(实验组),以2015级针灸推拿学专业的54名学生作为常规教学方法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结果两组同学,经络背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腧穴定位和期末成绩实验组(67.00±7.44)分、(79.91±7.86)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3.38,P<0.05)。结论云班课结合TBL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