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丁苯酞(恩必普)联合丹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吸氧、降颅内压、降血糖、抗血小板凝聚、降血脂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2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2周一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丁苯酞软胶囊,每次2粒口服,每日3次,2周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4d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14d后观察组的基本痊愈率达33-3%、总有效率达90.0%、对照组的基本痊愈率23.3%、总有效率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6,P〈0.05)。结论丁苯酞(恩必普)联合丹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贺奇恩  谢朝艳  舒国斌  方兴  汪东良  陈强 《临床医学》2010,30(10):126-126,F0003
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梅毒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当梅毒病原侵犯神经系统时称为神经梅毒。随着梅毒感染率的上升,近年来,神经梅毒的发病率也显著上升。以记忆力减退为单一首发症状在临床上易与其他退行性疾病混淆,造成误诊,现报告1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孟林英  谢朝艳 《海峡药学》2012,24(6):171-172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与贝那普利联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效果。方法氟伐他汀组40例患者均单纯服用氟伐他汀,贝那普利组40例患者均单纯口服贝那普利,联合组40例采用二药联合用药。结果 3组治疗前UAER、CRP、Scr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用药1、2、3疗程后UAER、CRP、Scr均明显低于氟伐他汀组和贝那普利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氟伐他汀与贝那普利联合应用治疗DN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减少蛋白尿,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丁苯肽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20例.两组均给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注射丹参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口服丁苯肽软胶囊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及比较两组疗效及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及ASPECT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肽具有促进软脑膜侧支循环的作用,在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YL-1型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5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清除颅内血肿技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将159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都采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碎吸穿刺针,进行钻颅手术,术后反复进行抽吸、冲洗、液化及引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结果治疗好转130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25例。结论该术式操作时间短,及时有效地清除血肿,减轻了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及血块降解产物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大大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学标志物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神经视锥蛋白样抗体1(VILIP-1)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aD)的预测价值。 方法 研究对象为33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VaD分为VaD组(68例)和非VaD组(270例);均于入院次日和出院前抽取空腹肘静脉血,采用ELISA实验测定Aβ1-42、sICAM-1和VILIP-1水平;并采用ROC曲线分析Aβ1-42、sICAM-1、VILIP-1对血管性痴呆的预测价值。 结果 VaD组入院时和出院时血清Aβ1-42、sICAM-1、VILIP-1水平和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VaD组;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改良Rankin评分高于非VaD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入院和出院时血清Aβ1-42、sICAM-1、VILIP-1水平对VaD均有预测价值,入院时Aβ1-42、sICAM-1、VILIP-1的最佳工作点分别为87.5、408.0、11.5 ng/L,敏感度分别为52.9%、67.6%、35.3%,特异度分别为83.7%、71.9%、92.6%;出院时Aβ1-42、sICAM-1、VILIP-1的最佳工作点分别为60.0、264.0、7.5 ng/L,敏感度分别为85.3%、79.4%、64.7%,特异度分别为57.8%、61.5%、68.9%。 结论 血清学标志物Aβ1-42、sICAM-1、VILIP-1对脑梗死后VaD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阐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相关机制。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680例脑梗死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MRI的SE (自旋回波序列)、FSE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E (场回波序列)、GRE (梯度回波)扫描,调查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因素,对所有危险因素进行分类、总结、分级,使用χ2检验和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 患者发生脑微出血因素包括:年龄、饮浓茶史、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史、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稀疏、高血压史、心力衰竭史、平均动脉压、脑梗死次数及血液学检查中的血小板含量、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动脉压、心衰、APTT是患者出现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脑白质稀疏严重程度加大后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随之增加。随着腔隙性脑梗死分级的增大,患者脑微出血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结论 脑微出血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平均动脉压、心衰以及APTT,脑微出血的发生与急性脑梗死没有直接关系,抗栓溶栓治疗并不是脑微出血出现的危险因素,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既存在颅内较大血管病变,又存在微血管病。   相似文献   
8.
超声引导粗针活检技术在甲状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粗针活检技术在甲状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甲状腺肿块患者进行粗针活检。结果活检成功68例,无并发症。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11例,单纯性甲状腺肿33例,桥本氏甲状腺炎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8例,甲状腺腺瘤5例,甲状腺癌3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是诊断甲状腺疾病简便、安全及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强  方兴  吕静波  谢朝艳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0):1071-1072
脑卒中是引起吞咽困难继而发生误吸的主要原因。脑卒中后发生吞咽困难增加了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影响预后,延长住院时间。采用量表评价方法可以找出对脑卒中后吸入性肺炎的预测,但目前尚无接近吞钡检查那样较完美的简便筛选方法。寻找简便、敏感的检测方法对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患者女 ,4 0岁。患者起床时发现站立不稳 ,身体向左右摇晃 ,行走如酒醉状 ,说话含糊不清、较慢、音调高低不一 ,伴轻度视物旋转、恶心。症状进行性加重 ,10天后 ,坐位时也出现躯体摇晃 ,并有双上肢颤动 ,持物时明显 ,双手动作缓慢、笨拙 ,不能完成解纽扣等精细动作。 2 0天后 ,患者因完全不能坐立、需卧床、头晕明显和进食困难 ,来院诊治。患者一年前有乳腺癌根治手术及化疗史。患者血压 17/ 10kPa ,左乳房缺如 ,左胸有一长约 2 5cm纵行手术瘢痕 ,神清 ,说话含糊 ,双眼混合性眼震 (以垂直眼震为主 ) ,四肢肌力V级 ,肌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