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收治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40例,病程为半小时至1年。损伤部位为手掌4例,腕部6例,前臂10例,肘部3例,上臂5例,小腿3例,脊柱9例(胸、腰椎)。均有相应部位的神经损伤,其中合并软组织严重撕脱伤6例,血管、肌腱、骨骼损伤36例,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截瘫9例。1.治疗方法:①神经对端缝接,修复损伤的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同时一些传染病死灰复燃,新的传染病也在不断的产生,世界各国对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越来越重视,我们国家也采取相关措施加强预防保健工作。其实,预防思想由来已久,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深刻影响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它的形成深受中国儒家伦理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急诊经内踝截骨入路治疗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体脱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急诊经内踝截骨入路治疗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体脱位的疗效。方法:1995年6月至2007年10月收治24例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体脱位患者,男18例,女6例;年龄28~58岁,平均35.4岁。伤后到就诊时间0.5~12h。右侧15例,左侧9例;闭合伤22例,开放性创伤2例。均在入院后5h内采用急诊经内踝截骨入路整复固定。结果:24例均获随访,时间6~60个月,采用Kenwright评定标准,优18例,良4例,可2例,差0例。结论:急诊经内踝截骨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显露清楚,复位固定容易,对距骨血运破坏小,是治疗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体脱位,降低距骨坏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移位的腓骨中上段骨折对踝关节力学的影响,并为有移位的腓骨中上段骨折应进行有效内固定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有移位的腓骨中上段骨折病人20例,拍摄双侧踝关节标准正位片,测量踝穴宽度、腓骨远端上移之数值,来观测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应用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仪,检测足底压力中心轨迹,距下关节角度范围,进行健患侧对比.[结果]有移位的腓骨中上段骨折,畸形愈合后,会导致踝穴增宽、外踝上移[(平均值分别为(1.260±0.339)mm;(1.045±0.276)mm],致使踝关节稳定性下降.有移位的腓骨中上段骨折,足底压力分析,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偏移,距下关节角度范围比健足明显增大(P<0.01),即足踝部存在不稳.[结论]有移位的腓骨中上段骨折应解剖复位并进行有效内固定,恢复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4年4月-2003年4月对34例手指脱套伤患者应用肋间动脉皮穿支超薄皮瓣进行修复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技术在止血和减少术中出血联合早期经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盆不稳定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急症行血管介入栓塞患侧髂内动脉,术后5~8 d行髂腹股沟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全部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成功,平均止血时间为8 min,无一例再出血。手术平均时间150 min,术中平均输血250 ml。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24月,骨折均愈合,Majeed骨折评价:优14例,良8例,可5例。结论:血管介入栓塞在骨盆不稳定骨折治疗中可以有效控制骨盆骨折出血,同时较少后期手术中的出血;髂腹股沟入路骨折复位直观,操作方便,在骨盆不稳定骨折手术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用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的实用方法。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VSD技术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79例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患者,男58例,女21例;年龄7~59岁,平均34岁。其中小腿下1/3及跟腱区17例,外踝及足背外侧区28例,内踝及足内侧区21例,足跟及足底13例。创面Ⅰ期用VSD技术清创培养,Ⅱ期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结果:皮瓣面积最大18 cm×15 cm,最小6 cm×5 cm。住院时间14~30 d,平均18 d。79例患者随访6~36个月,2例皮瓣大部分坏死,3例皮瓣皮缘坏死,5例皮瓣术后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无感染。结论:通过VSD技术可尽快形成一个肉芽组织新鲜清洁的创面;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能为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提供良好的覆盖。二者联合应用创面愈合快,修复后外形好,耐磨擦,大大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结合力线矫正及骨减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应用关节镜行关节清理后行胫骨高位截骨纠正力线及骨减压。结果本组34例(36膝)获得随访,随访1—4年平均28个月,优良率92.7%。结论关节内外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足踝部创面的疗效.方法 30例足踝部创面患者接受VSD治疗,清创后将威克伤(Vacuseal)材料覆盖在相应大小的创面上或创腔内,维持负压在-125~-450 mm Hg之间,5~7 d后植皮或皮瓣转移.结果 30例完全治愈,无全身和局部并发症.有25例一次性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另有5例更换敷料2~3次后,行手术修复创面;采用游离皮瓣关闭2个,局部转移皮瓣关闭25个,植皮关闭3个.结论 VSD治疗能防止创面污染、充分引流、剌激创面肉芽生长、缩短疗程和消除感染,对治疗足踝复杂创面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2年1月,手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30例,按Myerson分型:Ⅰ型8例,Ⅱ型14例,Ⅲ型8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 h~35 d,平均7 d。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30例患者均得到术后随访,随访时间6~47个月,平均22个月。按照AOFAS中足评分标准,90~100分11例,80~89分15例,70~79分4例,平均88分,优良率86.7%。结论手术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能够重建跖跗关节复合体的稳定性,可取得满意的复位和临床疗效。足内侧柱以位置螺钉坚强固定,足外侧柱以克氏针弹性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