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桥蛋白(osteopontin, OPN)是一种由多种免疫细胞产生,作用于不同细胞靶点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调节剂。OPN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过度表达,且已被证明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它通过多种受体发挥其生物学功能,正在成为正常和病理条件下的重要调节机制,并开始被用作治疗靶点。本文将集中阐述OPN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表达与作用及其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的相关信息,总结OPN相关的靶向性治疗,以期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及方向。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matosus,SEE)是一种由多因素参与的以多脏器受累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免疫功能紊乱贯穿其整个发病过程。到目前为止,免疫异常的机制仍未阐明。研究显示B细胞的紊乱在SLE的病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借鉴白血病联合化疗的成功经验.根据细胞动力学原理.选用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长春新碱(VCR)和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环磷酰胺(CTX)联合间歇给药(每3周给药1次)治疗SEE,多年临床经验证实,周期联合治疗方案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病情控制稳定,且价格低廉。本研究旨在为SLE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证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腱糖蛋白C(TN-C)的表达,并分析其与CD4+T细胞亚群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RA患者(n=130)和健康对照者(n=40)进行血清TN-C检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的计数及百分比,并记录RA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两组血清TN-C水平,分析其与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血清TN-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阳性患者血清TN-C水平高于阴性患者(P<0.05)。TN-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敏感度为63.10%,特异性为95.00%,95%CI为0.79~0.91。与对照组、TN-C正常组比较,TN-C升高组Treg细胞计数及百分比降低,Th17/Treg比值升高(P<0.01)。RA患者血清TN-C水平与Treg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均呈负相关 (r=-0.368、-0.237,P<0.01),与Th17/Treg比值呈正相关(r=0.229,P<0.05)。结论 RA患者血清TN-C高表达,外周血Th17/Treg失衡,TN-C可能通过影响Th17/Treg平衡参与 RA 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以自身抗体大量产生,免疫复合物沉积以及多系统损害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病[1],其确切机制不明。目前已知SLE的发生与干扰素α(IFN-α)为代表的固有免疫的过度激活密切相关[2],新近的研究显示,中性粒细胞外网状陷阱(NETs)在IFN-α大量产生中起主要作用,其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LL-37,它是人体内发现的抗微生物肽Cathelicidins家族的唯一成员,主要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可通过Toll样受体9(TLR9)激活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导致IFN-α的释放,IFN-α使中性粒细胞在其表面大量表达LL-37,NETs过量产生并再次激活pDCs产生IFN-α,形成正反馈环路,在SLE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4]。本研究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SLE患者外周血LL-37的浓度,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对腹膜后纤维化(RPF)的诊断、治疗状况,提高RPF的早期诊断率。方法:总结5例RPF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5例患者的初发症状各异,但腰背痛、腹痛为多见,后期症状因受累脏器的不同而异,其中以腹部包块、腹腔积液、泌尿系统症状及肠梗阻常见。CT和磁共振成像表现为主要诊断依据,但B超检查有利于合并肾积水及输尿管病变患者的诊断。当疾病在活动期,应积极给予足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当纤维化已形成并发展到梗阻时,需及时手术治疗。结论:腹膜后纤维化发病率低,误诊率高。糖皮质激素对该病效果比较好,后期常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分化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1例RA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并根据DAS28评分,分为高、中、低活动组,采集试验对象及健康对照组(18名)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Th1,Th2,Th17及调节性T细胞在RA患者不同活动组的百分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 RA患者外周血Th1[(6.2±4.5)%],Th17[(1.1±0.9)%],调节性T细胞[(1.8±1.2)%]所占外周细胞比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h1,Th17,调节性T细胞比例与DAS28评分有关.结论 Th1,Th17细胞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Th2、调节性T细胞可能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临床特点以及血浆置换在该病中的应用。方法:复习国内文献,并结合1例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结果:大部分患者不能明确诊断,与临床医生对该病缺乏深刻的认识有关,在治疗方面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结论:对于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应该进行一系列的化验检查,尽可能明确诊断,治疗上除了对症支持治疗以外,进行针对病因治疗,如血浆置换,单克隆抗体等为理想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肠道病毒在免疫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噬菌体可能影响肠道菌群数量和功能的表达,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噬菌体-细菌-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笔者通过肠道噬菌体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肠道菌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互作用两方面展开阐述,力求阐明肠道噬菌体在自身免疫性疾...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有文献报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韦格纳肉芽肿病、复发性软骨炎可引起鼻软骨破坏,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形成马鞍鼻,但未见干燥综合征出现马鞍鼻的报道,现将我们收治的以鼻部改变为主的干燥综合征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郝楠  王颖  谢戬芳 《安徽医学》2023,44(12):1531-153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以T细胞过度活化且激活B细胞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形成多种免疫复合物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疾病。SLE的发病、疾病活动度及严重程度与干扰素(IFN)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IFN-α,在SLE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目前IFN-α作为多种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关键治疗靶点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就IFN-α在SLE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SLE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