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指打破理论课、实验(训)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等环节融于一体,使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药物化学是一门与生物学、化学、医学等学科有较多交叉和渗透的应用性学科,是高职高专类院校药学及相关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它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理论性,所教授的药物具有分子量较大、结构较复杂、理化性质差异大、内容芜杂的特点。为了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授课任务,教师不得不采取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学生只能忙于记忆,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时间去认真思考与理解,这将严重压抑学生的创新思维,损伤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此外,这种传统教学方式还使教学与实际脱离,特别是理论课和实验(实训)课脱节,学生上实验(实训)课时往往对理论课所学的知识已经很模糊了,使得学生普遍觉得药物化学枯燥难学、抽象难懂。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对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和实践,探索了基于“理实一体化”模式下的药物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步形成了药物化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生物黏附传递系统进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倩  袁拥华  谢庆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531-3533
生物黏附(bioadhesion)是指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物质所具有的能够黏附到腔道黏液(mucus)/上皮细胞表面的能力。当生物黏附的底物是黏液时,称为黏膜黏附(mucoadhesion);当底物  相似文献   
3.
运用循环经济理论,探讨在制药企业中实施循环经济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
谢庆娟  邓才彬  曲中堂 《中国药房》2009,(21):1653-1654
目的:分析花椒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市售花椒油的化学成分,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花椒油中分离鉴定出28种化学成分,含量占总花椒油含量的95.48%。结论:花椒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和单萜类。  相似文献   
5.
孙婕  兰作平  黄颐  杨元娟  谢庆娟 《重庆医学》2016,(20):2861-2863
本文在国家和重庆市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根据西南地区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药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了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指标体系设计调查问卷[1‐2]。  相似文献   
6.
国际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CAC)对食品安全(food safetv)的定义是:消费者在摄人食品时,食品中不含有害物质,不存在引起急性中毒、不良反应或潜在疾病的危险性^[1]。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为:食品安全问题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上述国际一致公认的食品安全概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食品安全一般是指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7.
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既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为此在药物分析实践教学中,就规范实践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出了构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首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战略。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因此,工科类专业应构建适应工程需要的工程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工程素质。该文就如何培养高职高专药剂设备制造与维护专业学生工程素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药物分析是药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在药学理论和实践技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验部分以药典常用分析方法为基础.分为常用药物分析、制剂分析:并安排了一般鉴别实验和杂质检查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树立药品质量的观念,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药学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特点和新大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邓才彬  谢庆娟  杨宗发  江尚飞 《重庆医学》2013,42(11):1310-1311,1313
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是实现"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要的人才"对接,使培养与需求高度统一,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