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脑型肝豆状核变性(HL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8例脑型HLD临床资料。结果:8例中以步态异常、语言不清、手足不自主运动、性格改变等起病K-F环阳性7例,血清铜蓝蛋白降低7例,父母近亲结婚1例,阳性家族史1例,治疗有效5例(71%)。结论:脑型HLD中以椎体外系症状为首发症状者最多见,角膜K-F环及血清铜蓝蛋白降低是本病的特征性改变,早期诊断予以青霉胺联合硫酸锌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浆嗜铬粒蛋白A在肠胃胰腺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间经确诊肠胃胰腺内分泌肿瘤40例患者进行研究,此40例肠胃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患者的血浆嗜铬粒蛋白A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组相对含量.结果 经过本院的诊断检测,对照组血浆嗜铬粒蛋白A水平为5~32 U/L,中位数为20,四分位数间距为12.1~25.2,平均为(18.2±4.9);观察组患者血浆嗜铬粒蛋白A水平为11~7 152U/L,中位数为86,四分位数间距为32.2~256.2,平均为(189.2±44.9),则两组在血浆嗜铬粒蛋白A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以及平均值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两组诊断的结果来看,血浆嗜铬粒蛋白A对诊断肠胃胰腺内分泌肿瘤表现非常明显,值得临床的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全部患者的颅内压均得到降低,其中,死亡1例,重残2例,完全恢复10例。结论:MRV及DSA检查是确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血管内溶栓和全身抗凝是治疗脑静脉血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治疗后全部患者颅内压均得到降低,死亡1例,重残2例,完全恢复10例。结论:MRV及DSA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方法,应用血管内溶栓和全身抗凝是治疗脑静脉血栓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32例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结果:可导致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的原因包括: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未对其采取预防栓塞的措施;患者的病情严重;患者同时存在其他的合并疾病;患者的年龄较大;患者有深静脉血栓栓塞的病史等等。我们对具备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进一步降低了其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的几率。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来说,其病情严重、合并其他疾病、年龄大等都可导致其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医护人员必须对这类患者进行重点监护。对于具备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医护人员必须提高警惕,尽早为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对其加强护理,以防止其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进而促进其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6.
探讨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我们使用胰岛素泵持续性皮下注射的方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我们使用诺和灵30R多次皮下注射的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14天。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早于对照组,其低血糖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5)。结论: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能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进而提高其治疗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对5例TT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TTP、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症状和发热、肾损害.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减低;凝血功能基本正常;5例患者均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作血浆置换3例好转,未作血浆置换2例(1例加重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TTP多数具有“五联症”,但误诊率仍高,病死率高;血浆输注和血浆置换是治疗TTP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