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密闭式引流置换装置行侧脑室和腰池交替循环引流置换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45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1例)采用密闭式侧脑室和腰池交替循环引流置换术治疗,对照组(74例)应用传统侧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意识障碍评分(GCS)、蛛网膜下腔血液廓清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及并发症等。结果治疗组NIHSS为(7.09±5.53)、ADL为(85.82±15.53)、GCS为(13.18±1.17);对照组NIHSS为(15.91±7.26)、ADL为(53.86±13.39)、GCS为(10.05±1.46),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36.6%(26/71),死亡11例(15.5%),低于对照组的59.46%(44/74)和24例(32.4%)(P0.05);治疗组患者蛛网膜下腔血液廓清时间为(5±1.9)d、住院时间为(23±4.7)d,低于对照组的(14±2.5)d和(35±5.8)d(P0.01)。结论密闭式侧脑室和腰池交替循环引流置换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密闭式引流置换装置行侧脑室和腰池交替循环引流置换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45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1例)采用密闭式侧脑室和腰池交替循环引流置换术治疗,对照组(74例)应用传统侧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意识障碍评分(GCS)、蛛网膜下腔血液廓清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及并发症等。结果治疗组NIHSS为(7.09±5.53)、ADL为(85.82±15.53)、GCS为(13.18±1.17);对照组NIHSS为(15.91±7.26)、ADL为(53.86±13.39)、GCS为(10.05±1.46),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36.6%(26/71),死亡11例(15.5%),低于对照组的59.46%(44/74)和24例(32.4%)(P〈0.05);治疗组患者蛛网膜下腔血液廓清时间为(5±1.9)d、住院时间为(23±4.7)d,低于对照组的(14±2.5)d和(35±5.8)d(P〈0.01)。结论密闭式侧脑室和腰池交替循环引流置换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马莉琴  谢姚屹  温德树 《内科》2011,6(5):427-429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伴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方法将16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有无伴发SIRS分为SIRS组75例和非SIRS组88例,均于入院当天、第3天分别进行头颅cT检查、GCS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两组患者相关资料。结果163例急性脑出血并发SIRS75例,发生率为46.01%。SIRS组GCS评分低、出血破入脑室发生率高(P〈0.05),SIRS组入院第3天脑出血量及NIHSS评分较入院时明显增加(P〈0.0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为33.33%,病死率为30.67%,均高于非SIRS组的9.09%和6.82%(P均=0.000)。结论SIRS从多方面影响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可作为急性脑出血病情进展的警示信号和预后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研究密闭式腰池循环引流与置换脑脊液(CSF)治疗重度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98例重度SAH患者随机(投掷硬币法)分为治疗组(采用腰池置管密闭式循环引流置换CSF治疗,146例)和对照组(采用间断腰穿CSF置换治疗,152例)。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为(6.34±5.15)分、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ADL)指数评分(91.39±15.32)分、GCS(13.98±1.04)分;对照组NIHSS(15.91±7.26)分、ADL指数评分(53.86±13.39)分、GCS(10.05+1.46)分;两组均差异明显(P〈0.01)。治疗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6+2.63)d、SAH廓清时间(4±1.7)d、住院(23±3.1)d。并发症的发生率35.62%、死亡率13.01%,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5±1.72)d、(11±2.6)d、(39±3.7)d、55.92%和25.66%(P〈0.05)。结论腰池置管密闭式循环引流与置换cs术治疗重度SAH简便易行、经济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患者的元记忆状况.方法 选取自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98例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198名在年龄、性别及教育程度方面与观察组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于患者发病半年后通过神经心理学背景测试、知晓感判断(FOK)、蒙特利尔认知功能测试(MoCA)、行为记忆检测对受试者的元记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MoCA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数字广度测试正序DS和逆序DS、词语流畅性测试(VFT)及Stroop效应中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OK再认成绩、判断准确率、FF、FR(低估)成绩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FOK线索回忆成绩和RR、RF(高估)成绩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行为记忆正常者(43.43%)明显低于对照组(77.27%),行为记忆中度障碍者(20.71%)明显高于对照组(7.07%),行为记忆重度障碍者(16.16%)明显高于对照组(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行为记忆轻度障碍者为19.70%,与对照组的15.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患者的执行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其情景记忆监测能力受损的主要机制,同时患者的语义记忆监测相对保留,提示情景记忆监测与语义记忆监测可能依赖不同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6.
1 引言 1.1 背景 卒中是一种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的疾病,可表现为突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包括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障碍、视野缺损或平衡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3月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为建模集,另选取2023年4—12月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为验证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脑梗死发病24~72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入院时增加≥2分或死亡判定为发生END。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采用Rstudio软件建立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绘制校准曲线、ROC曲线及决策曲线。结果 建模集150例H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发生END 39例(26.00%)。未发生END者与发生END者年龄、有吸烟史者占比和入院时NIHS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Hcy)、中性粒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G、总胆红素(TBiL)、D-二聚体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研究密闭式双腔管腰池循环引流置换脑脊液(CSF)治疗重度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入选重度SAH患者59例,根据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双腔管腰池置管密闭式循环引流与置换CSF技术治疗)27例和对照组(采用间断腰穿CSF置换术治疗)32例.观察指标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意识障碍评分(GCS)、头痛缓解时间、蛛网膜下腔血液廓清时间、颅内压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NIHSS(7.34±5.15)分、ADL(91.39±15.32)分、GCS(13.98±1.04)分;对照组NIHSS(16.91±7.26)分、ADL(53.86±13.39)分、GCS(10.05±1.46)分.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治疗后治疗组并发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9.6%(8/27),低于对照组的59.4%(19/32),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5±2.6)d、蛛网膜下腔血液廓清时间(4±1.7)d,低于对照组的(13±1.7)d、(11±2.6)d;治疗后颅内压降低幅度治疗组(85±10 mmH2O)明显大于对照组(35±10 mmH2O)(P<0.01).结论 双腔管腰池置管密闭式循环引流置换CSF技术治疗重度SAH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可降低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自问世以来已普遍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诊治等医学领域,随着TCD、CTA、MRA等无创血管检查技术的发展,DSA因其有创、存在一定风险、费用高等因素而不被推荐为一线检查手段.但DSA仍然是诊断血管狭窄的金标准,在无创检查不能明确病变或需血管内治疗时,仍然需要DSA进行血管评估.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位居第1位的死因,随着神经介入诊治技术的发展,DSA在脑血管病诊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对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行脑脊液引流与置换术的时机和方式,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共入选重度原发性SAH患者43例,根据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腰池置管密闭式循环引流与置换CSF技术治疗)21例和对照组(采用间断腰穿CSF置换术治疗)22例。另选择同期住院的轻-中度SAH患者23例作为空白组(单纯内科保守治疗)。观察指标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意识障碍评分(GCS)、头痛缓解时间、蛛网膜下腔血液廓清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NIHSS 5.85±5.35、ADL 95.42±16.35、GCS 13.95±1.03;对照组NIHSS 20.83±8.78、ADL 63.23±10.45、GCS 9.80±1.4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并发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3.81%(5/21),死亡2例(9.5%),低于对照组的54.54%(12/22),死亡4例(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5±1.38d、蛛网膜下腔血液廓清时间3±1.6d、住院时间17±1.8d,低于对照组的16±2.57d、8±2.5d及33±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再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4.29%(3/21)、18.18%(4/22)及21.74%(5/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SAH的轻重程度早期选择不同的CSF引流与置换技术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无增加再出血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