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1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GFP基因导入对BALB/c荧光裸鼠脾脏组织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取不同日龄(14日龄、28日龄、49日龄、70日龄)BALB/c荧光裸鼠及BALB/c普通裸鼠各32只,雌雄各半,处死取脾脏,对脾脏的绝对重量、脾脏指数进行测量分析,对脾脏的组织学改变进行观察,并对脾脏淋巴细胞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14日龄荧光裸鼠相比,28日龄荧光裸鼠脾脏指数明显较高(P<0.05)。与14日龄荧光裸鼠相比,49日龄、70日龄荧光裸鼠淋巴细胞数明显变少(P<0.05)。与普通裸鼠(14日龄、28日龄、49日龄、70日龄)相比较,相同日龄荧光裸鼠(14日龄、28日龄、49日龄、70日龄)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GFP基因对不同日龄荧光裸鼠的脾脏发育及其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定不同性别、不同品种实验兔血液学指标并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新西兰白兔、中国白兔和青紫兰兔各40只,雌雄各半,耳中央动脉采血,对WBC、RBC、HGB等15项血液学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和比较.结果 封闭群新西兰白兔血液学生理指标雌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中国白兔淋巴细胞总数性别间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性别青紫兰兔红细胞总数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品种实验兔间,封闭群新西兰白兔的WBC、GR、MCH、PCT、LYM、PLT等指标与青紫兰兔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新西兰兔与中国白兔比,PCT、MPV、PDW、MCH、MCHV、GR、LYM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其余血液生理指标与新西兰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新西兰兔性别间血液学生理指标无显著差异,生长发育较为稳定;不同品种实验兔具有特定的血液学生理特性,相互间差异显著,必须科学地选择实验动物,使实验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3.
Nrf2基因敲除小鼠的繁育及生长发育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ICR-Nrf2小鼠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原种繁殖扩群,观察繁殖性能及仔鼠的生长发育.结果 ICR-Nrf2--/-与ICR-Nrf2-+/+比 ,总的产仔数与离乳数减少 (P<0.01或 P<0.05);体重在出生后第3周时差异有显著性(P<0.01), 第5周至第25周时同性别间差异非常显著 (P<0.01).结论 Nrf2基因缺失小鼠的产仔数、离乳数均少于野生型小鼠,仔鼠的生长速度也较野生型小鼠慢.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先天性白内障大鼠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用原种群繁殖扩群,每组选用10对大鼠进行繁殖实验,观察繁殖性能及仔鼠的生长发育。结果白内障大鼠组、小眼白内障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产仔数和离乳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体重比,在出生后第2周时白内障大鼠比小眼白内障组和正常对照组体重生长速度快(P〉0.05);雄性间比较,2周时白内障大鼠组比其它二组生长速度快,4周时更为明显(P〉0.01);雄雌间比较,5周时白内障大鼠组和正常对照组雄雌间生长速度出现差异(P〈0.01),小眼白内障组在第6周时生长速度才出现差异(P〈0.01)。结论白内障疾病基因对大鼠的繁殖率没有影响,而对仔鼠的生长速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先天性白内障大鼠血液常规、生化正常值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采用XS-800i血常规分析仪和OLYMPUS AV2700生化自动分析仪对185~211 g大鼠共计90只进行血液常规和生化检测及用SA-6600自动血流变测试仪对血液进行流变学的测定。结果血像检测结果是白内障与正常对照同性比较无差异显著性(P0.05);小眼白内障与正常对照同性比较红细胞宽度(RDW)间差异显著(P0.01或P0.05)。血生化检测结果是白内障大鼠与正常对照组同性间比较白蛋白(ALB)差异显著(P0.01或P0.05)雌性与对照组比较尿素(Ure)差异显著(P0.01),小眼白内障雌性与正常对照比较肌酐(Cr)差异非常显著(P0.01)。白内障、小眼白内障大鼠的红细胞是雄性的低于雌性(P0.05,P0.01)而血小板是雄性的高于雌性(P0.01),肌酐是雄性低于雌性P0.01),正常组雄雌间无差异;血液流变学各组间无差异显著性。结论白内障大鼠与正常组大鼠间某些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差异,该数据为该鼠在这领域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先天性白内障大鼠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原种群繁殖扩群,观察繁殖性能及仔鼠的生长发育。结果 白内障大鼠、小眼白内障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产仔数和离乳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比,在出生后第2周时白内障大鼠生长速度比小眼白内障组和正常对照组体重大(p>0.05);雄性间比较,2 周时白内障大鼠组比其它二组生长速度快,4周时更为明显(p>0.01);雄雌间比较,5周时白内障大鼠组和正常对照组雄雌间生长速度出现差异(p>0.01),小眼白内障组在第6周时生长速度才出现差异(p>0.01)。结论 白内障疾病基因对大鼠的繁殖率没有影响,而对仔鼠的生长速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培育一个先天性遗传性的白内障大鼠模型.方法 利用自然突变的5只白内障大鼠,3只雄性2只雌性,通过遗传育种的手段将白内障基因固定.结果 近交和封闭两种繁殖方式都能使白内障基因稳定遗传给后代.结论 初步培育成一个先天遗传性的白内障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肺癌人源性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裸鼠模型,检测原代肺癌组织标本和第三代(F3)PDX模型组织标本内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和p63、napsin A和TTF-1的表达差异性。方法取临床肺癌新鲜手术切除标本12例,裸鼠皮下移植建立PDX模型,HE染色比较原代患者肿瘤组织与移植瘤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变化与否;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原代组织和F3代组织标本内p63、napsin A和TTF-1的表达水平的差异性。显微镜观察。结果成功建立传至第三代的PDX模型5例,4例肺鳞癌,1例肺腺癌。PDX模型和患者原代肿瘤具有相同的组织学特点和排列结构;p63在肺鳞癌患者及其PDX模型癌细胞中表达阳性率为84.3%和96%,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肺腺癌中呈阴性表达。Napsin A在肺腺癌患者及其PDX F3癌细胞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和72.4%,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TTF-1在肺腺癌患者及其PDX F3癌细胞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和85%,两者之间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Napsin A和TTF-1在肺鳞癌中均呈阴性表达。结论本实验室所建立的肺癌PDX模型基本保留了部分原代肿瘤的组织学特性,为临床前药效的个性化筛选评估以及生物标志物的鉴定提供了有效的研发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封闭群新西兰白兔颅外头皮脑电图(EEG)及颅内大脑皮质脑电图(ECoG)。方法对封闭群新西兰白兔进行颅外头皮脑电图及颅内大脑皮质脑电图描记,并比较、观察和分析两种方法的描记结果。结果 EEG以9~12c/s的α波及16~20 c/s的β波为基本节律,波幅为30~100μV;ECoG则以10~12c/s的α波及16~20 c/s的β波为基本节律,波幅为200~300μV;麻醉能使脑电活动减弱,脑组织缺氧,麻醉后ECoG以δ及θ慢波为主。结论 EEG测定方法简单,操作简便,家兔无需麻醉,无创伤,所描记的脑电波形与ECoG高度一致,可以替代传统的ECoG进行神经系统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居福利因素对实验小鼠生长发育及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8周龄ICR小鼠,通过对其社会、群体、交配、密度等不同因素的干预,观察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第1胎时,各组雌鼠的各项繁育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第2、3胎时结果类似,各组雌鼠产仔数无显著差异(P0.05),A组(1∶1交配同居组)的仔鼠的离乳率和离乳体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1),D组(21∶1交配非同居组)的仔鼠离乳体重明显低于其他实验组(P0.01)。F组(3只组)的28、35、42日龄体重均高于其他3组,28日龄时与E组(单只组)和G组(6只组)差异显著(P0.05),35、42日龄时只与E组有差异(P0.05)。F组22~28 d、29~35d和36~42 d的体重增长均高于其他组,但与G组无显著差异(P0.05),F组和G组的36~42 d的体重增长都与E组差异显著(P0.05)。H组(12只组)的日龄体重及体重增长均低于其他组(P0.01)。结论社居福利因素对ICR小鼠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性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实验小鼠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