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2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平均年龄65岁,皮损面积均大于全身体表面积的50%以上。皮疹主要表现为疱壁紧张的大疱、水疱,18.8%的患者尼氏征阳性。18.8%的患者有口腔粘膜损害。16例中有13例(81.2%)伴发各种其它疾病。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示IgG阳性率为81.2%.C3阳性率为75%。糖皮质激素以及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是治疗的主要方法.除2例外,控制皮损所需的糖皮质激素剂量为1mg/d/kg(相当于泼尼松)。15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结论】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大多数为老年患者,常伴发各种疾病.病情危重.治疗时应根据个体差异首选适量的糖皮质激素快速控制病情,联用免疫抑制剂可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2.
马尔尼菲青霉病误诊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病的误诊原因和临床特点。方法:报告马尔尼菲青霉病误诊病例。结果:误诊为不典型结核性关节炎、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皮肤多处脓肿的脓液真菌培养为马尔尼菲青霉。结论:马尔尼菲青霉常累及骨髓、肝、脾、淋巴结和肺,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从人体内培养分离出马尔尼菲青霉是诊断马尔尼菲青霉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3.
淋球菌对10种抗生素的药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检测117株淋球菌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用头孢硝噻吩法检测淋球菌的β-内酰胺酶,结果显示117株淋球菌中没有1株产酶株,然而淋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只有40.17%,淋球菌对头孢三嗪,壮观霉素,阿齐霉素,美满霉素100%,对氟哌酸,氟嗪酸的敏感率分别为92.3%,91.46%,出现了对氟哌酸,氟嗪酸耐药的菌株,并发现淋球菌对氟哌酸和氟嗪酸存在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的发病原因、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AGE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2例有银屑病病史;8例发病前有明确的用药史,2例有上呼吸道感染;10例均有发热、血白细胞或嗜中性粒细胞增多;皮损均表现为在水肿性红斑上密集或散在分布小脓疱;病程短且有自限性;去除可能的发病因素,给予中、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或抗感染合并抗过敏,均获痊愈.[结论]药物是引起AGEP的主要原因.AGEP的皮损与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角层下脓疱病相似,正确掌握它们之间的鉴别诊断将有助于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氨苯砜(DDS)综合征误诊原因和临床治疗特点。方法:报告2例氨苯砜综合征误诊病例。结果:2例首诊均误诊。1例先后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待查;1例误诊为肝功能损害待查。结论:DD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为发热、皮疹、黄疽、淋巴结肿大、贫血及肝脏损害等,确诊主要依靠DDS用药史。其治疗遵循重症药疹的治疗原则。糖皮质激素开始应用足量.减量不宜过多、过快。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MAPK信号通路调控长波紫外线(UVA)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组织蛋白酶K(CatK)的表达。 方法 原代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取自儿童包皮。Western印迹检测10 J/cm2 UVA照射前及照射后0.75、1.5、3和6 h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磷酸化JNK(p-JNK)、JNK、磷酸化P38(p-P38)、P38蛋白的表达。800 nmol/L SP600125(SP)、10 μmol/L SB203580(SB)分别孵育皮肤成纤维细胞,实验分为无UVA照射的对照组、SP组、SB组及10 J/cm2 UVA照射的对照(UVA)组、UVA-SP组、UVA-SB组。先以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UVA照射后1.5 h磷酸化c-Jun(p-c-Jun) 和磷酸化MAPKAPK2(p-MAPKAPK2)表达,再以RT-PCR 和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照射后48 h CatK mRNA、蛋白的表达。 结果 皮肤成纤维细胞在UVA照射后0.75、1.5 h,p-JNK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4.77 ± 0.19和4.68 ± 0.09,p-P38分别为2.44 ± 0.13、2.30 ± 0.04,均较照射前(p-JNK为3.2 ± 0.27,p-P38为1.61 ± 0.08)显著升高(均P < 0.05);而在照射后3、6 h的表达与照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c-Jun在UVA-SP组表达(2.55 ± 0.48)、p-MAPKAPK2在UVA-SB组表达(1.16 ± 0.12)均显著低于UVA组(分别为4.85 ± 0.96和2.46 ± 0.09),均P < 0.05。UVA-SP组、UVA-SB组CatK mRNA、蛋白的表达分别降为UVA组的38.9%、28.7%和55.7%、49.6%(P < 0.05),UVA-SP组CatK mRNA、蛋白的表达也均显著低于UVA-SB组(P < 0.05)。 结论 JNK和P38信号通路在调控UVA上调的皮肤成纤维细胞CatK表达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色素性紫癜性皮病引起红皮病鲜见报道,笔者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加压负压吸疱与磨削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缩短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起疱时间和减少手术次数。方法:用加压负压吸疱结合磨削术对30例白癜风患者行自体表皮移植,并加压负压吸疱与单纯负压中疱的发疱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加压负压吸疱移植皮片的痊愈率为72.2%,显效率14.9%,总有效率96.1%,与单纯负压吸疱相比,起疱时间有显著性差异,前者快于后者,结论:加压负压吸疱结合磨削术是一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优于单纯的负压吸疱。  相似文献   
9.
光线性弹性组织变性的形成机制包括弹性纤维变性和堆积.弹性纤维的变性涉及活性氧簇增多、成纤维细胞的损伤和衰老、弹性蛋白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生成增加.堆积机制主要包括成纤维细胞合成弹性纤维增多、弹性蛋白分别与溶菌酶和皮肤来源的抗白细胞蛋白酶结合抵抗弹性蛋白酶降解、组织蛋白酶K活性降低等.组织蛋白酶K在光线性弹性组织变性堆积中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未来研究光老化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早期接触临床是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教学新的结合点,作为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桥梁,皮肤性病学预见习有其独特的优势。着重阐述了皮肤性病学预见习模式的建立与规范,主要措施是:(1)确定预见习的内容与目标,即以皮肤性病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培养初步的临床思维;(2)确立预见习的原则,即预见习只能观摩;(3)探索预见习的方式,即以启发式教学为主;(4)结合暑期科研,进行初步的临床科研训练;(5)培养医学生的沟通技能。另外,还对今后皮肤性病学预见习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