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杨继宝  龙蓉  覃胜勇 《现代预防医学》2014,(12):2127-2128,2133
目的了解黎平县肺结核发病趋势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黎平县2008-2012年的肺结核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黎平县共报告肺结核2 60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9.01/10万。病例发生在边远的农村,呈散发性,有明显的季节性,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集中在15~44岁之间,职业以农民为主。结论黎平县2008-2012年肺结核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同时,应重点加强对农民的健康教育和防治工作,才能减少结核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八年制EMP(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s医学英语)课程教学近年在国内主流高校和医科院校开始展开.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EMP整合课程体系建设遵循应用语言学和ESP(English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的基本理论:课程体系的开发借鉴课程连续体理论;课程环理论是课程开发的主要理论工具;需求分析原则和真实性原则是EMP课程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课程教学在国内重点高校和医科院校展开.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ESP/EMP(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s,以医学为目的的英语)课程遵循应用语言学和ESP的基本理论:课程环理论是课程开发的主要理论工具;课程体系的开发借鉴课程连续体理论;真实性原则和需求分析原则是ESP课程的特征.根据这些理论,结合问卷调查,对中山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ESP/EMP整合课程体系应用与改革实践进行指导,对目前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ESP/EMP整合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做出评估,并尝试从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结构体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及如何突出人文思想的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黎平县2007-2011年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黎平县2007-2011年度法定传染病报告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疫情资料综合分析。结果黎平县2007-2011年度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7 734例,年均发病率为295.35/10万,报告发病率前5位的是结核、乙肝、痢疾、淋病、甲肝,占总发病数的95.51%,职业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数的74.50%,8.08%6.22%。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女之比为1.8︰1,病种以呼吸道传染病例为主,占总报告发病数的45.10%,其次是血源性及性传播疾病,占总报告数的39.78%。结论黎平县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年均发病率逐年下降,但肺结核、乙肝、痢疾、淋病、甲肝是威胁黎平县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病种。今后传染病防制的重点应是在加强肺结核、乙肝为主的传染病防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痢疾、淋病、甲肝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5.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34岁,汉族,2015-04-02下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冷、发热、头痛、肌肉酸痛、四肢乏力等症状,体温39.8℃,持续3~4 h,汗出热退,就诊于黎平县疾控中心。患者曾于2013-06-27~2014-09-01在印度尼西亚纳比雷县打工,有蚊虫叮咬史,曾有发冷、发热、头痛等症状,出汗后热退,在当地诊断为"疟疾",给予治疗(具体不详)。2014-09-02回国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黎平县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2年黎平县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黎平县2009—2012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504例,年均发病率为23.91/10万。报告重症病例7例,重症率为1.39%;报告死亡病例3例,死亡率为0.14/10万。男性368例,女性136例,男女性别比为2.7∶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1~3岁,占发病总数的84.52%(426/504);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共460例,占91.27%。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4—6月(180例,占35.71%)和11—12月(137例,占27.18%)。结论 2009—2012年黎平县手足口病发病率比较低,发病以1~3岁散居儿童为主,今后应加强对散居儿童等重点人群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黎平县2008-2012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病毒性肝炎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黎平县2008-2012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黎平县2008-2012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2 87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09.20/10万,其中乙肝2 630例、甲肝112例、丙肝108例、戊肝4例、未分型17例,分别占病毒性肝炎发病总数的91.60%、3.90%、3.76%、0.14%、0.59%。病例呈散发性,发病主要以农民、学生及散居儿童为主,病例集中在20~50岁的青壮年之间,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少。结论黎平县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策略应作相应调整,除抓好新生儿、儿童的常规计划免疫工作外,还应进一步开展其他年龄组人群的接种工作,并侧重做好乙肝疫情的监测、登记、报告、管理及诊断技术,才能达到控制病毒性肝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