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髓外固定与髓内固定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价。方法将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6例,A组患者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髓外系统内固定(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 B组患者行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髓内系统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并发症率(8.33%)明显低于A组(19.44%),组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髓外固定与髓内固定系统均有较好疗效,但髓内固定系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偏低,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以获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研究交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法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交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髌骨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100%(45/45),优秀率为71.11%(32/45);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68.89%(31/45),优秀率为35.56%(16/4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法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有效显著的效果,术后愈合较快,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术式,建议临床选择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比较使用动力髋部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5例使用DHS、27例使用LCP和24例使用PFNA小切口微创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三组术后疗效.结果 76例获得随访,随访8 ~36个月,平均随访18.8个月.LCP组和PFNA组在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和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方面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方面PFNA组优于DHS组、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DHS、LCP和PFNA内固定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LCP和PFNA的临床疗效优于DHS.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使用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采用小切口直视复位技术28例和经皮间接复位、MIPPO技术24例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从骨折愈合时间、切口感染、肢体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及术中X线透视次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切口组平均手术时间(1.06±0.17)h,平均肢体、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8%,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5.96±4.09)周,1例骨折延迟愈合,3例出现切口浅部感染,无深部感染,平均X线透视次数(0.32±0.55)次。MIPPO组平均手术时间(1.68±0.21)h,平均肢体、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1.6%,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5.42±2.78)周,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2例出现切口浅部感染,无深部感染,平均X线透视次数(3.71±0.95)次。结论小切口和经皮解剖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小切口技术疗效优于MIPPO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