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并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和呼吸衰竭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8例AMI并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和呼吸衰竭患者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8例AMI并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和呼吸衰竭患者经PEEP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及氧合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EP是抢救AMI并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和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有典型临床表现者仅占70%~80%。一部分AMI患者缺乏典型症状和特征,尤其是首发症状不典型者,早期常延误诊治,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率高,病死率高。现对1993年10月~2008年10月间28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进行反思,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以期提高对AMI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并低蛋白血症病因、发病机理、预后以及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把91例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Ⅱ级以上患者分为正常血清蛋白组和低血清蛋白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低蛋白血症组较正常血清蛋白组在性别、LEVF、住院日、死亡人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并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心功能不全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奥美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予以奥美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予以卡多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治疗2个月后从血压控制情况、不良反应分析比较其不同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9%,不良反应率为1.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5%,不良反应率为21.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文献报道影响COPD合并呼吸衰竭预后因素较多,本组只探讨住院COPD呼吸衰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临床近期预后的相互关系,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78例COPD呼吸衰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OPD呼吸衰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病死率与未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无统计学意义,COPD呼吸衰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Hb<60g/L组病死率与Hb>60g/L组有非常显著意义,应采取积极防治措施,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覃云涛 《广西医学》2000,22(5):1087-1087
自发性脑出血 50岁以上发病率高 ,而 40岁以下相对较少。我院 1 993~ 1 999年收治经头颅 CT证实的 40岁以下青年人脑出血 35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2 4例 ,女 1 1例 ,年龄 1 7~ 40岁 ,平均年龄 2 8.5岁。其中 1 7~ 2 0岁 6例 ,2 1~ 30岁1 1例 ,31~ 40岁 1 8例。活动中发病 1 6例 ,饮酒后发病 4例 ,有高血压病史 6例。1 .2 临床表现 :急性发病 33例占 94.3% ,缓慢起病 2例占 5.7% ,头痛 2 3例 ,呕吐 2 3例 ,偏瘫 2 3例 ,意识障碍 2 1例 ,抽搐 1 3例 ,颈项强直 9例。无高血压病史而入院时血压升高 8例。1 .3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预后因素与病死率的关系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237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2例死亡,病死率为21.94%。影响AMI预后,与病死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性别、高血压(P<0.05)、年龄、梗死部位、心率快、心律失常(P<0.05)等。死亡原因有泵衰竭、心脏骤停、心脏破裂、心外原因等4个。结论广泛前壁和多部位梗死、高龄、女性、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心率快、伴发复杂型室性期前收缩的AMI患者病死率高。泵衰竭是AMI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应提高AMI影响预后危险因素和死亡原因的认识,采取积极防治措施,从而降低AM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入院时高血压与非高血压及入院血压控制达标与不达标对主动脉夹层急性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83例,对其入院时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急性期病死率以及入院血压控制达标与不达标的急性期病死率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 入院时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急性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血压控制达标组与不达标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院时血压不是影响AD预后因素,入院血压控制达标是降低AD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