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茜  褚艳侠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24):4163-4165+4172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CG、TBA、miR-222与妊娠中晚期妊娠期胆汁淤积症(ICP)病情程度的关系及联合预测胎儿不良结局的ROC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ICP患者73例作为ICP组,按1∶1抽取同期在我院就诊的健康孕妇7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孕妇血清CG、TBA、miR-222水平,观察CG、TBA、miR-222对胎儿不良结局事件(AFO)的预测价值。结果:ICP组血清CG、TBA、miR-22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SICP组CG、TBA和miR-222水平均高于MIC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AFO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O组患者血清CG、TBA、miR-222水平均高于非AF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G、TBA、miR-222预测AFO的灵敏度分别为84.2%、84.2%和78.9%,特异性分别为87.0%、81.5%和94.4%;CG、TBA、miR-222之一阳性预测AFO的灵敏度为94.7...  相似文献   
2.
褚艳侠 《河北医药》2013,35(12):1870-1871
人工流产手术是避孕失败的一项补救措施,也是终止非意愿妊娠的主要手段。它是一种创伤性手术,单次正规安全的流产一般不会对女性生殖系统造成危害,但多次人流会给子宫内膜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反复的刮宫会造成子宫内膜受损,导致修复障碍,严重的可以导致不孕[1,2]。因此,人流后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3.
双头联体双胎畸形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历摘要 患者 女,34岁,G5P1 3,孕32 2周,住院号为171532,因外院B超发现联体双胎于2004年12月22日急诊转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患者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多胎、畸胎史,未服用促排卵药物,孕期无有毒、有害药物及毒物接触史.患者11年前顺产一活女婴,健康.产科检查:宫高为34cm,腹围为94cm,先露头,高浮,胎方位扪及不清,胎心率为150次/分,律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孕中期引产过程中胎盘粘连与胎盘血管生成素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的关系,探讨米非司酮与胎盘局部Ang-1和Ang-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引产的174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87例采用羊膜腔注射乳酸依沙吖啶引产,研究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羊膜腔注射乳酸依沙吖啶引产。观察两组宫缩出现时间、宫缩后胎儿胎盘娩出时间、首次用药至胎儿娩出时间、引产成功率、胎盘粘连发生率、Ang-1、Ang-2和Ang-1/Ang-2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宫缩出现时间[(27.75±6.14)h]、宫缩后至胎儿胎盘娩出时间[(8.03±3.12)h]、首次用药至胎儿娩出时间[(35.69±5.27)h]、胎盘粘连发生率(10.34%)、Ang-1[(9.31±1.32)]、Ang-1/Ang-2[(1.02±0.2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依次为(36.85±8.23)h、(9.95±4.14)h、(48.27±7.19)h、33.33%、(12.37±1.44)、(1.58±0.37)],Ang-2[(9.11±0.9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7.52±0.8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引产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研究组胎盘粘连孕妇Ang-1、Ang-1/Ang-2水平显著高于非胎盘粘连孕妇,Ang-2水平显著低于非胎盘粘连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盘局部Ang-1和Ang-2表达异常是与孕中期引产中胎盘粘连显著相关,米非司酮联合乳酸依沙吖啶可改变胎盘局部Ang-1和Ang-2表达,促进胎盘血管退化,减少胎盘粘连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疗(NACT)的临床疗效以及NACT前后宫颈癌组织中中期因子(MK)、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变化.方法 对35例宫颈鳞癌患者用顺铂 平阳霉素行NACT,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NACT前后MK、CD34的表达.结果 35例宫颈癌患者接受NACT后.临床完全缓解(CR)4例(11.43%),部分缓解(PR)25例(71.43%),总有效率(CRTPR82.86%); NACT后MK表达(31.4%)较NACT前(74.3%)下降(P<0.05);MVD水平在NACT后(16.57 7.60)较NACT前(24.65 9.17)亦有明显下降(P<0.05);临床有效组MK表达在NACT后(31.0%)较NACT前(75.9%)显著下降(P<0.05),而临床无效组MK表达在NACT后(33.3%)较NACT前(66.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有效组MVD计数在NACT后(16.27 7.49)较NACT前(24.17士8.55)显著下降(P<0.05),临床无效组MVD计数在NACT后(21.02士8.70)较NACT前(26.98 12.42)亦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NACT对宫颈癌有效;NACT后MK、MVD表达下降.NACT发挥效应的机制之一可能为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检测MK在NACT前后的表达变化可协助预测NACT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CS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期最大可能的保留妇女生育功能。方法分析、评估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诊断、治疗经过。结果23例均有剖宫产史.停经或停经后阴道出血,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升高,彩超提示子宫下段切口部位不均质团块,甚至可见孕囊。23例均用氨甲喋呤(MTX)杀胚治疗,方法为MTX 1mg/kg im.qod,共3~4d,必要时清官。1例因化疗后孕囊周围仍有丰富血流遂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结论剖宫产史及彩超可为CSP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氨甲喋呤杀胚治疗后可免于清官或有效减少清官术中出血量。介入治疗也是可供选择的一种治疗手段.这些措施可极大程度地保留妇女的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在正常外阴皮肤、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和外阴鳞状细胞癌(VS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外阴癌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EGF的表达与外阴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相比较。结果:正常外阴组织、低级别VINs、高级别VINs、外阴癌中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18.2%(2/11)、82.8%(9/11)、100%(60/60),P<0.05。在高、中、低分化的浸润性外阴癌中,EGF的细胞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2%、42.7%、47.1%,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EGF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0.2%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49.8%。结论:EGF蛋白的异常表达在外阴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为外阴癌的预后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机体遗传背景相关的基因多态性,被认为是决定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后宫颈癌发病与否及预后的重要因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是指某基因中人群发生率超过1%的单碱基替换或缺失现象.本文就近年来与宫颈癌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褚艳侠  郑艾 《西部医学》2006,18(3):371-373
上皮性卵巢癌的预后与临床因素相关。但近来研究发现,分子生物学因素与卵巢癌的预后关系也很密切,如核DNA含量、p53、nm 23、VEGR、C-erbB-2等是主要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卵巢癌的预后因素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0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共计5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行介入治疗分为介入治疗组和非介入治疗组,前者共计21例,后者共计38例,介入治疗组包括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和髂内动脉介入栓塞。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内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子宫切除、新生儿窒息以及住院总费用的差异,评估介入栓塞术的临床价值。结果介入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内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率均低于非介入治疗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新生儿窒息仅有1例(因新生儿畸形),而两组在住院时间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费用比较中,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降低子宫切除概率,但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以及介入治疗的风险,临床选择应用时仍需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