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66例浸润性癌、10例导管内癌、26例乳腺增生(普通性导管增生18例,非典型性增生8例)、2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乳腺非典型增生、导管内癌和浸润性癌组织的Survivin水平均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三者间无统计学意义.浸润性癌组织中的Survivin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Survivin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有不同表达,可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EGFR在惠州客家人群食管癌组织的表达,探讨EGFR与惠州客家人群食管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及与MAPK信号传导激活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蛋白印迹方法 ,检测53例惠州客家人群食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EGFR、MAPK(ERK1/2)和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 EGFR和p-ERK1/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分化程度越低,EGFR和p-ERK1/2的表达越高;有淋巴结转移患者EGFR和p-ERK1/2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者(P〈0.01);浸润浅肌层患者的p-ERK1/2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浸润深肌层(P〈0.05)。结论 EGFR/MAPK信号传导与惠州客家人群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伴随EGFR的过表达,MAPK(ERK1/2)信号通路活化水平升高,EGFR/MAPK信号通路可为食管癌的早期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28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平均年龄34岁,但发病年龄两极分布较明显。其中19例为良性,9例为交界性。全部患者均手术治疗,其中乳腺区段切除术12例,扩大区段切除术15例,乳房单纯切除术1例。全部病例均术后随访,时间为6~48个月,2例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发病率较低,发病年龄较广,青春期及围绝经期发病较为集中,需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及穿刺/冰冻病理等因素明确诊断。规范手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医调周法联合生酮饮食对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0年6月就诊于青海省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确诊为PCOS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中医调周法联合生酮饮食组、中医调周法组、生酮饮食组、来曲唑组,观察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4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不孕症子宫内膜组织学诊断分级及其与临床治疗的关系。方法对112例原发性不孕症患者月经来潮6h内的子宫内膜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进行分级诊断,即分为增生和分泌反应两类,再各以其反应强度由弱到强分为Ⅰ~Ⅲ级。同时筛选16例有生育史的子宫内膜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原发性不孕症组及对照组分泌反应类显著高于增生反应类(P均<0.01)。不孕症组分泌反应Ⅲ级显著低于分泌反应Ⅰ级与Ⅱ级之和(P<0.01),而对照组分泌反应Ⅲ级则高于分泌反应Ⅰ级与Ⅱ级之和(P<0.05)。原发性不孕症组分泌反应Ⅲ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治疗以激素为主。结论原发性不孕症子宫内膜组织学分级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浸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1例胃癌及相应的正常胃组织中VEGF-C表达情况,并于光镜下送行巨噬细胞计数;采用免疫组化双标染色法检测TAMs内VEGF-C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C表达高于正常胃组织(表达率分别为74.5%、23.5%,P〈0.01),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强于无转移组(表达率分别为83.3%、53.3%,P〈0.05)。VEGF-C表达阳性的巨噬细胞占总巨噬细胞数的18.0%,VEGF-C表达与TAMs表达呈正相关(y=0.74。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瘤细胞及TAMs均可以分泌VEGF-C,TAMs在胃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硒 甲基硒代半胱氨酸 (MSC)对人食管癌细胞系EC10 9细胞增殖及Bcl 2 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荧光染色、免疫组化及免疫蛋白印迹等技术 ,在MSC的不同浓度 (0、 1、 2、 4、 8、 16 μg mL)与时间 (6、 12、 2 4、 4 8h)的作用下 ,观察其对EC10 9细胞形态的影响以及细胞核增殖抗原Ki 6 7及凋亡相关蛋白Bcl 2 Bax的表达。结果 :细胞主要表现出固缩 ,生长密度降低 ,凋亡小体形成并被吞噬等形态改变 ,未见明显细胞毒性作用。各实验组的Ki 6 7标记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Bcl 2 Bax表达比值降低 ,并呈明显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 :MSC有抑制EC10 9细胞系增殖及下调Bcl 2 Bax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惠州客家人群食管癌组织的表达,探讨PTEN与STAT1/3信号传导激活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惠州客家人群53例食管组织标本中PTEN、STAT1/3、p-STAT1/3蛋白的表达.结果:PTEN 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P<0.01),且与分化程度及癌组织浸润深度明显相关,P<0.01.食管癌组织STAT1 及p-STAT1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STAT3及p-STAT3的在食管癌的表达远远高于癌旁食管正常黏膜组织,P<0.05,且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及癌组织浸润深度相关(P<0.01).结论:PTEN/STAT1/3信号传导与惠州客家人群食管癌密切相关.伴随PTEN的表达缺失,STAT1信号通路活化水平降低及STAT3信号通路活化水平升高,PTEN及STAT1/3蛋白可为食管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乳腺浸润性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TGFβ1)的表达与微血管计数(MVC)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手术治疗的乳腺浸润性癌62例及12例正常乳腺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和CD34、VEGF及TGFβ1的免疫组化染色。根据CD34阳性结果计数测定MVC。记录乳腺浸润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及有无腋淋巴结转移等资料,并将MVC、VEGF和TGFβ1表达结果分别与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浸润性癌组织MVC值(55.62±11.07)、VEGF和TGFβ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1%和56.45%)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分别为12.65±5.73,16.67%,16.67%)(P<0.05);MVC值在有腋淋巴结转组(65.53±20.36)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组(46.15±16.52),差异有显著性(P<0.01);VEGF和TGFβ1表达的阳性率在有腋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68.75%和78.13%)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组(均为3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当VEGF或TGFβ1表达阳性时,MVC值增高(分别为62.82±16.31和59.35±12.76),与VEGF或TGFβ1表达阴性组(分别为51.16±12.53和50.80±15.6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和TGFβ1之间也存在较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VEGF和TGFβ1相互作用介导了肿瘤血管生成,MVC、VEGF和TGFβ1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浸润性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硒化合物与EGFR/MAPK信号传导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研究亚硒酸钠 (Na2 SeO3 )及硒 -甲基硒代半胱氨酸 (MSC )与EGFR/MAPK信号传导的相关性 ,初步探索这两种硒化合物可能的与MAPK信号传导相关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细胞形态学、丫啶橙 (acridineorange ,AO)荧光染色、免疫组化及免疫蛋白印迹等方法 ,观察分析Na2 SeO3和MSC在不同作用浓度与时间对人食管癌EC10 9细胞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EGFR、MAPK、act 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 :Na2 SeO3 及MSC这两种硒化合物对人食管癌EC10 9细胞EGFR及act ERK1/2蛋白表达均有低浓度 ( 1μg/mL)激活、高浓度抑制的作用 ;并均呈明显的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但其区别表现在 :1)细胞形态学观察 :Na2 SeO3主要表现为细胞肿胀 ,出现胞质空泡及颗粒状物质增多等毒性改变 ,并随剂量增加毒性改变愈明显 ;MSC则主要呈现细胞固缩、凋亡小体形成 ,未见明显细胞毒性作用。 2 )MSC组对EC10 9细胞EGFR/act ERK1/2信号传导的抑制作用均明显高于相应浓度的Na2 SeO3组 ,P <0 0 1,但MSC 16μg/mL作用 2 4、48h时EGFR及act ERK1/2蛋白表达有很微弱回升。结论 :1)Na2 SeO3 和MSC对EC10 9细胞系细胞形态学影响与MAPK信号传导相关 ,且对EGFR/MAPK信号通路有抑制作用。 2 )与Na2 SeO3 比较 ,MSC低毒且具有更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