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阻滞(continuous fascia iliac compartment block,CFICB)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7月于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CFICB组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每组各34例。采用15项恢复质量量表(15-item quality of recovery questionnaire,QoR-15)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4h和48h的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h、3h、6h、12h、24h和48h静息和运动时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首次镇痛补救时间、镇痛补救发生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4h和48h,CFICB组患者的QoR-15总分及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心理支持、疼痛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PCIA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身体独立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h、3h、6h、12h和24h,CFICB组患者的静息和运动时NRS评分均显著低于PCIA组(P<0.05);术后48h,CFICB组患者的运动时NRS评分显著低于PCIA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静息时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ICB组患者术后静息和运动时NRS评分的AUC均显著小于PCIA组,首次镇痛补救时间长于PCIA组,镇痛补救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PCIA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CFICB能够提高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恢复质量,并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罗库溴铵复合顺式阿曲库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肌松效果。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患者年龄19~65岁, ASA分级Ⅰ~Ⅱ级。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即罗库溴铵组(R组,0.60mg/kg罗库溴铵)、顺式阿曲库铵组(C组,0.10mg/kg顺式阿曲库铵)和联合组(RC组,0.30mg/kg罗库溴铵+0.05mg/kg顺式阿曲库铵)。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丙泊酚常规麻醉诱导,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注射麻醉维持。采用TOF模式监测肌松情况,采用握力评价术后肌力恢复情况。观察患者血压、心率、氧饱和、体温等,记录肌松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恢复指数及术后肌力恢复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R组和RC组肌松药物起效时间较快(P=0.000)。与RC组比较,C组和R组肌松药物持续时间较短,术后拔管时间长,术中额外追加肌松药物次数多(P<0.01)。3组患者肌松药物恢复指数、术后握力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D95罗库溴铵和ED95顺式阿曲库铵联合使用时,缩短了诱导肌松起效时间,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肌松效果且术后肌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喉罩通气下基于驱动压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老年患者围术期肺保护效果的研究。方法 选择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于2020年5月~2021年11月择期行开腹手术患者190例,患者年龄60~75岁,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肺保护性通气组(A组,n=95):小潮气量(VT)6ml/kg(理想体重)+呼气末正压(PEEP)5cmH2O+肺复张手法(RMs);驱动压组(B组,n=95):小VT 6ml/kg(理想体重)+最小驱动压(DP)的个体化PEEP+肺复张手法(RMs)。A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喉罩插管后10min(T1)、1h(T2)、2h(T3)和喉罩拔管30min后(T4)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B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PEEP滴定成功后10min(T1)、1h(T2)、2h(T3)和喉罩拔管30min后(T4)采集桡动脉血气行血气分析。记录氧合指数(OI)、驱动压力(DP)、平台压(Pplat)、PEEP值、肺顺应性(Cdyn)和无效腔气量/潮气量比值(VD/VT)及术后3天肺部并发症(PPCs)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A组比较,B组T1~3 气量比值及术后3 天内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平台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时间点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T4时间点氧合指数升高(P<0.05)。结论 喉罩通气下基于驱动压导向个体化呼气末正压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术中通气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发现能利用腹围和脊柱长度预测达到T10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所需等比重0.5%布比卡因剂量,但缺乏临床实践,本研究拟评价该方法预测等比重布比卡因剂量的准确性。 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3月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蛛网膜下腔阻滞行下肢手术患者20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19~60岁。患者平卧位,在脐平面于呼气末测量患者腹围。患者右侧卧位,背部挺直,测量脊柱长度(骶裂孔至C7棘突距离)。于L3/4椎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采用正中法,25 G蛛网膜下腔阻滞穿刺针,待清亮脑脊液流出表示穿刺成功,穿刺针斜面朝向头端。穿刺成功后按文献中的回归方程给予阻滞平面到达T10所需0.5%等比重布比卡因剂量,注射速度约0.2 ml/s。30 min后测量麻醉阻滞平面。操作中骶裂孔、C7棘突和L3/4椎间隙均在超声影像下确认。观察记录患者最高痛觉阻滞平面,记录患者年龄、身高、体重、腹围、脊柱长度和布比卡因剂量。 结果 19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2例患者因L3/4椎间隙穿刺失败排除。0.5%等比重布比卡因使用剂量(3.2±0.4) ml。痛觉阻滞平面为T10患者159例,占80.3%,最高痛觉阻滞平面为T8,最低痛觉阻滞平面为T12。 结论 腹围和脊柱长度与达到T10痛觉阻滞平面所需0.5%等比重布比卡因剂量之间的回归方程能较准确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制保温袜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体温的保护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入选84例择期行脊柱后路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7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方式,对照组实施常规体温管理,试验组则在常规体温管理基础上全程使用自制保温袜,使用一次性体温探头动态监测患者的肛门温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膀胱镜检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行静脉全麻下膀胱镜检查的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采用阿芬太尼5μg/kg、7.5μg/kg和10μg/kg复合丙泊酚麻醉,目标镇静深度为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2分。记录膀胱镜检查中检查时间、低氧血症发生率、不自主体动事件、低血压、心动过缓、术后恶心、头晕发生率、术后尿路刺激征发生率、中重度尿路刺激征发生率、镇静成功率、丙泊酚用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人数、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满意度评分。结果:C组患者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25.0%vs 3.2%,P<0.05);A组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32.4%vs 9.7%,P<0.05),A组心动过缓发生率(35.3%)显著高于B组(12.9%)、C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尿路刺激征发生率(67.6%)显著高于B组(35.5%)、C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丙泊酚用量、血管活性药人数及苏醒时长均显著高于B、C组,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