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男性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与骨密度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男性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水平与骨密度(BMD)的关系.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232名20~80岁健康男性血清adiponectin和leptin水平;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仪测定总体、腰椎正位、总髋部BMD,全身扫描测定体脂、瘦体质量.结果:Leptin与体脂呈正相关,校正年龄与体质量指数后,相关性仍存在.Adiponectin与体脂呈负相关,校正年龄与体质量指数后,相关性消失.Adiponectin与总体、腰椎正位、总髋部BMD呈负相关,校正年龄与体脂后,相关性存在.Leptin与总体、腰椎正位、总髋部BMD无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diponetin是男性各部位BM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Leptin与男性各部位BMD无相关性,adiponetin与各部位BMD呈负相关,是男性各部位BMD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护骨素与女性年龄和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血清护骨素(Osteoprotegrin,OPG)与女性年龄和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测定672名20~80岁女性志愿者的OPG,用DXA测定腰椎正位总体和股骨颈的BMD.根据年龄段、是否绝经分组.结果 ①OPG在30~39岁年龄段最低(2.80±1.37)pmol/L,与40~69岁的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40~59岁人群中,绝经后组的OPG(5.70±3.14)pmol/L比绝经前组(3.45±2.01)pmol/L高(P均=0.000).③年龄与OPG和腰椎及股骨颈的BMD相关(r值分别为0.130,P均<0.01);OPG与腰椎和股骨颈的BMD呈负相关(r=-0.183和-0.108,P<0.01).结论 sOPG能较敏感地反映妇女随年龄及绝经变化的骨转换状况;且生化指标的变化先于骨密度的变化,可辅助用于预测骨丢失.  相似文献   
3.
背景:在骨组织中,护骨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活性,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的主要作用为刺激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活性,抑制破骨细胞的凋亡。护骨素/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在破骨功能调控中起重要作用。近来研究发现脂联素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脂联素与骨代谢相互偶联。但脂联素对破骨细胞的作用不明。 目的:观察脂联素对成骨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和护骨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其对破骨细胞生成的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6/2008-12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研究所实验室完成。 材料:外科手术取正常成人髂前上棘松质骨用于细胞培养,临床标本由湘雅医院提供。 方法:分别用0,3,10和30 mg/L脂联素干预人成骨细胞48 h,检测护骨素和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 mRNA与蛋白表达。并用脂联素干预成骨细胞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同培养系统,观察其对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人成骨细胞护骨素和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mRNA与蛋白表达,抗酒石酸磷酸酶染色确定为破骨细胞。 结果:脂联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人成骨细胞护骨素 mRNA与蛋白质的表达(P < 0.05)。脂联素呈剂量依赖性促进人成骨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mRNA与蛋白的表达(P < 0.05)。脂联素干预成骨细胞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同培养系统可诱导破骨细胞生成。 结论:脂联素可通过诱导成骨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表达、抑制护骨素表达,诱导破骨细胞生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中国女性年龄相关的血清促卵泡刺激素浓度及其与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于2007-06/2008-06选择自长沙和附近地区20~82岁699名健康的中国女性,排除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的个体.其中绝经前妇女464名和绝经后妇女235名,绝经年龄为41~59岁.受试者均知情同意并签定了书面协议书.抽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浓度.用DXA仪测定腰椎、总髋部、前臂超远端骨密度,评价血清促卵泡刺激素与年龄、骨密度和患骨质疏松症风险的关系.结果:促卵泡刺激素约从40岁起随增龄而增加,到60岁又随增龄而下降.促卵泡刺激素与不同部位骨骼的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在腰椎、总髋部、前臂超远端,促卵泡刺激素四分位数的骨质疏松症平均患病率分别为0.57%,0.43%,27.1%,30.9%.与一分位数和二分位数比较,四分位数的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和患病风险显著增加;与三分位数比较,处于四分位数的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和患病风险也显著增加,特别是在腰椎.结论:血清促卵泡刺激素水平与骨密度的变化呈负相关,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455名6~18岁中国女孩的腰椎和前臂骨骨矿物质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随年龄与发育状况的变化.方法 使用双能量X射线吸收测定术(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腰椎(LS)前后位,左前臂(半径 尺骨上,R UUD)以及三分之一的(R U 1/3)的BMC和BMD.结果 BMC和BMD与年龄呈明显的相关性.在LS、R UUD和R U 1/3部位,年龄、高度、重量与BMC和BMD之间有相当多的相互关系.在LS、R UUD和R U 1/3部位,BMC和BMD随着青春期发育显著增加.结论 年龄、发育状况与位于腰椎和前臂骨的BMC和BMD有显著的正关系.BMC和BMD的增长速度在腰椎和前臂之间差异有显著性.BMD和BMC可以用来评价儿童和青少年的骨骼发育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背景:成骨细胞分泌的核核因子kκ B受体活化素配体的主要作用为保持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活性,抑制破骨细胞的凋亡.目的:观察脂联素对成骨细胞核因子kκ B受体活化素配体表达的影响,拟进一步探讨其对破骨细胞生成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5-08/2006-03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研究所完成.材料:外科手术中弃之5份取正常成人(35~55岁)髂前上棘松质骨由供者自愿提供;人重组脂联素蛋白购自Calbiochem公司.方法;正常成人髂前上棘松质骨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分别用0,3,10和30 mg/L脂联素干预人成骨细胞48 h.成骨细胞和CD14 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培养14 d,用30 mg/L脂联素干预14 d,以25μg/L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50 μg/L核因子k B受体活化素配体干预14 d作为诱导破骨细胞阳性对照.主要观察指标:分别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的方法检测核因子k B受体活化素配体的表达;并用脂联素蛋白干预成骨细胞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同培养系统,观察对破骨细胞生成的作用.结果:①脂联素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促进人成骨细胞核因子κ B受体活化素配体的表达.②脂联素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促进人成骨细胞可溶性破骨细胞异化因子蛋白的分泌.③脂联素干预成骨细胞与CD14 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同培养系统可诱导破骨细胞生成.结论:脂联索可通过诱导成骨细胞核因子κ B受体活化素配体表达,诱导破骨细胞生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中国女性年龄相关的血清促卵泡刺激素浓度及其与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于2007-06/2008-06选择自长沙和附近地区20~82岁699名健康的中国女性,排除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的个体。其中绝经前妇女464名和绝经后妇女235名,绝经年龄为41~59岁。受试者均知情同意并签定了书面协议书。抽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浓度。用DXA仪测定腰椎、总髋部、前臂超远端骨密度,评价血清促卵泡刺激素与年龄、骨密度和患骨质疏松症风险的关系。 结果:促卵泡刺激素约从40岁起随增龄而增加,到60岁又随增龄而下降。促卵泡刺激素与不同部位骨骼的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在腰椎、总髋部、前臂超远端,促卵泡刺激素四分位数的骨质疏松症平均患病率分别为0.57%,0.43%,27.1%,30.9%。与一分位数和三分位数比较,四分位数的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和患病风险显著增加;与三分位数比较,处于四分位数的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和患病风险也显著增加,特别是在腰椎。 结论:血清促卵泡刺激素水平与骨密度的变化呈负相关,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甲状旁腺激素是骨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骨吸收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激素对人成骨样MG-63细胞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比实验。于2001—03/2002-07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研究所实验室完成。 材料:人成骨样MG-63细胞株,甲状旁腺激素(1~34)。 方法:分别应用1.10.100nmol/L的甲状旁腺激素(1~34)干预MG-63细胞24h;或分别用10nmol/L甲状旁腺激素(1~34)干预MG-63细胞2,6,24,48h;每干预组设3个平行样本,重复3次。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Northern杂交法检测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杂交法检测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①1,10,100nmol/L的甲状旁腺激素(1~34)对MG-63细胞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5)。②10nmol/L的甲状旁腺激素(1-34)在干预2-48h内对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P〈0.05)。 结论:甲状旁腺激素具有抑制成骨样细胞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表达的作用,此可能为甲状旁腺激素诱导骨吸收的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背景:研究表明,脂联素参与骨代谢调节,但具体作用途径尚不明确。目的:实验拟验证脂联素在成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1/2007—06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研究所实验室完成。材料:正常成人(35—55岁)髂前上棘松质骨用于细胞培养,由湘雅医院和湘雅二医院提供。方法:外科手术取正常成人髂前上棘松质骨进行细胞培养。用3,10,30mg/L脂联索干预48h,或用30mg/L脂联素干预12~18h。主要观察指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印迹检测体外培养成骨细胞脂联素受体的表达。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索的表达。茜素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培养16,22d矿化结节形成。结果:①成骨细胞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检测到脂联紊受体1表达。②脂联素能够促进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及骨钙素的分泌,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脂联素诱导骨钙索分泌呈剂量与时间依赖性。③脂联索干预可促进人成骨细胞矿化结节生成,与16d相比,22d矿化结节增多,颜色加深。结论:脂联素可诱导人成骨细胞分化,该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在骨组织中,护骨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活性,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的主要作用为刺激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活性,抑制破骨细胞的凋亡.护骨素/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在破骨功能调控中起重要作用.近来研究发现脂联素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脂联素与骨代谢相互偶联.但脂联素对破骨细胞的作用不明.目的:观察脂联素对成骨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和护骨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其对破骨细胞生成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612008-12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研究所实验室完成.材料:外科手术取正常成人髂前上棘松质骨用于细胞培养,临床标本由湘雅医院提供.方法:分别用0,3,10和30 mg/L脂联素干预人成骨细胞48 h,检测护骨素和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mRNA与蛋白表达.并用脂联素干预成骨细胞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同培养系统,观察其对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分别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人成骨细胞护骨素和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mRNA与蛋白表达.抗酒石酸磷酸酶染色确定为破骨细胞.结果:脂联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人成骨细胞护骨素mRNA与蛋白质的表达(P<0.05).脂联素呈剂量依赖性促进人成骨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mRNA与蛋白的表达(P<0.05).脂联素干预成骨细胞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同培养系统可诱导破骨细胞生成.结论:脂联素可通过诱导成骨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表达、抑制护骨素表达,诱导破骨细胞生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