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血浆中癌胚抗原(CEA)水平的测定法,该法无需抽提及透析,且准确度和精密度与Haffman-Laroche(HL)法一致。一、方法山羊-CEA抗血清r球蛋白经等体积冷饱和(NH_4)_2SO_4沉淀分离,随即用分析缓冲液(PBS)透析,并以碳二亚胺做为偶合剂,将r球蛋白与聚丙烯酰胺细珠(2~10微米)共价结合成“免疫珠”(Immunobeads)。固相抗体的制备:1毫升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60)Co γ线25~800拉德不同剂量体外照射28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测定照射后2、24、48、72小时的淋巴细胞数和活存率。其中18例于照射后培养2小时,观察绵羊红细胞自发性花环形成细胞(ERFC)、活性E花环形成细胞(EaRFC)、酵母多糖  相似文献   
3.
自1969年McCord等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以来,此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住意。本文将受试小鼠随机分组,于照前30分钟、照后1小时,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35μg/g、70μg/g和100μg/g的SOD(本院放  相似文献   
4.
自1965年Pluznik和Sachs创立了造血细胞体外软琼脂培养技术以来真.对集落刺激因子(CSP)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报道了小鼠脾脏细胞体外集落形成的方法,并对人尿中CSF以及外周血白细胞培养和小鼠脾脏细胞培养中获得的条件性培养液(CM)刺激集落生长的活力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辐射诱发电泳泳动率、膜运输功能和膜受体的变化是由于质膜的损伤或其局部形态学的变化所引起。本文用50、100,500R X线在体外照射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来源于人支气管癌的上皮细胞株(AT-264)以及由Burkitt氏淋巴瘤培养的细胞株(Raji)。照射后15分钟、1小时、3小时制样,用电镜观察辐射诱发该三类人的细胞质膜损伤的超微结构变化,为照射后质膜功能的生化和生物物理变化提供形态学证据。结果如下:(1)外周血淋巴细胞:50R照射后15分钟质膜出现局限性隆起,一些细胞质膜出现裂孔。100、500R照射后15分钟,细胞表面质膜隆起范围扩大,并  相似文献   
6.
淋巴细胞有高度的辐射敏感性。电离辐射对淋巴细胞的生物效应极为复杂。近几年来我们从淋巴细胞的核酸代谢、表面膜受体、酶活性及其存活率等方面的改变,研究  相似文献   
7.
榄香烯对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MTT法检测42例癌症患者肿瘤细胞对抗癌药榄香烯的敏感性,并与其他7种化疗药物加以比较。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榄香烯对正常细胞无明显影响但有20例(占47.6%)肿瘤细胞对榄香烯敏感;不同肿瘤对该药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同一类型肿瘤的不同个体敏感性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为寻求较LAK等细胞更为优越的效应细胞作了人体癌肿过继发性免疫职法的细胞来源,选择5~6个月水囊引起产的胎儿胸腺来配制淋巴因子诱导的细胞毒细胞(简称Th-LICC)并检测其抗瘤活性,采用H-TdR掺入法检测Th-LICC对人体肿瘤细胞株的细胞瘤作用,结果表明Th-LICC对人肝癌SMMC7721和人肺腺癌LAX细胞均有一定的杀伤作用,抑制率分别为54.2%和59.8%,采用MTT法检测Th-LIC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应用E花环形成和再形成试验,观察不同剂量60Coγ线体外照射对淋巴细胞E受体的辐射效应。并用微丝抑制剂一松胞素B和微管抑制剂一秋水仙素分别处理淋巴细胞,研究E受体辐射和药物效应的有关机制。结果表明:(1)电离辐射对E花环再形成的抑制比对E花环形成的抑制更显着。这提示60Coγ线不仅阻碍了E受体的结合能力,而且还抑制了E受体的合成和分泌;(2)细胞骨架装置,尤其是微丝的破环是E受体辐射效应的一个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